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钩藤散

钩藤散

方出《经效产宝》卷上,名见《圣惠》卷七十七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别名钩藤

处方钩藤2两,茯神2两,人参2两,当归2两,桔梗3两,寄生1两。

功能主治妊娠子痫及产后发痉。妊娠经8-9个月,胎动不安,或因用力劳乏,心腹痛,面目清,冷汗出,气息欲绝。孕妇手少阴,足厥阴血虚风热,发为子痫。产后发痉,口噤背强。

用法用量钩藤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五)。

若烦热,加石膏2两半;临产月,加桂心1两。

注意猪肉菘菜

各家论述医方集解》:此足厥阴药也。钩藤之甘寒以除心热而散肝风;柴胡桔梗之辛凉,黄芩栀子之苦寒,以平少阳,厥阴之风热,风热去则瘈疭止矣;人参茯神以益气而宁神;当归、寄生以养血而安胎也。

摘录方出《经效产宝》卷上,名见《圣惠》卷七十七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二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1分,龙胆1分(去芦头),犀角屑1分,茯神1分,黄芩1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锉)。

制法上为细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惊啼壮热,心烦不得稳睡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,频服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二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、蝉壳(微炒)、马牙消、黄连(去须)、甘草(炙微赤,锉)、川大黄(锉碎,微炒)、天竹黄(细研)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细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惊热。

用法用量每服半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半两,人参1分(去芦头),子芩1分,蚱蝉3枚(微炙),犀角屑1分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川升麻半两,石膏半两,川大黄1分(锉碎,微炒)。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壮热发痫,或时时四肢抽掣,多吐白沫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,入竹沥半合,牛黄末1字,服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半两,犀角屑1分,牛黄1分(研细),虎睛1对(微炙),防风1分(去芦头),栀子仁半两,石膏半两(研细,水飞过),蚱蝉1枚(微炙),独活1分,人参1分(去芦头)。

制法上为细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4-5岁,忽患惊痫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水1中盏,煎至5分,去滓,分为2服,如人行2-3里进1服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二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别名钓藤汤

处方钩藤半两,川升麻半两,蜣螂2枚(去翅足,微炒),黄芩半两。

制法上为细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新生,发噤撮口。

用法用量钓藤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七)。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撮口散”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二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3分,蚱蝉2枚(微炒,去翅足),人参半两(去芦头),子芩半两,牛黄半两(研细),川大黄半两(锉碎,微炒)。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热痫,时时戴眼、吐沫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,加牛黄1字温服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二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1分,犀角屑半两,赤茯苓半两,天竹黄1分(细研),龙胆半两(去芦头),川大黄2分(锉碎,微炒),地骨皮1分,川芒消半两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。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壮热惊悸,大小便赤涩。

用法用量圣济总录》有茯神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二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3分,白茯苓3分,黄芩3分,川升麻3分,白鲜皮3分,龙齿1两,玄参1两,石膏1两,寒水石2两。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忽得惊痫,壮热口燥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,加竹沥半合,搅令匀,重煎1-2沸,分温2服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半两,龙齿1两,石膏3分,栀子仁1分,子芩半分,川大黄半两(锉碎,微炒),麦门冬3分(去心,焙)。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惊痫,仰目嚼舌,精神昏闷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普济方》卷三六六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玄参升麻黄芩、赤茯苓、苦梗、甘草、山栀子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皂角子大。

功能主治风热喉痹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据剂型,当作“钩藤丸”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三六六

普济方》卷三八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连翘1两,瞿麦1两,车前子1两,牛蒡子1两,赤芍药1两,滑石1两,栀子半两,木通半两,当归半两,防风半两,荆芥半两,黄芩半两,柴胡2两,甘草2两,蝉壳2钱半。

功能主治小儿风热惊悸,大小便赤涩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加灯心,煎服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三八五

审视瑶函》卷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陈皮麦门冬石膏、家菊花人参、明天麻防风、白茯苓鹿茸、制半夏甘草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恣酒嗜燥,头风痰火之人阴虚血少,虚火上旋,视定反动。

用法用量每服4钱,加生姜3片,白水煎服。

摘录审视瑶函》卷五

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八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生地5两,川贝2两(去心),池菊3两(去蒂),薄荷1两半,茯神1两半(去木),羚羊角1两半,甘草1两半,金斛3两,钩藤5两。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妊娠血亏木旺,肝热生风,眩晕卒仆,胎孕不安,脉数急。

用法用量水煎5钱,去滓温服。

各家论述生地滋阴壮水以护胎;羚羊角解热清肝以定眩;池菊解郁热,兼益金水;石斛退虚热,兼荣肾肝;薄荷散热清头;甘草缓中泻火;川贝清心解热;茯神渗湿安神;钩藤抑肝舒筋,以熄肝风也。为散水煎,使肾热退而肾水得滋,则水润水荣,而眩晕自退,胎无不安,何卒仆之不省哉。

摘录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八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钩藤散

药方名称钩藤散

处方钩藤1分,蚱蝉2枚(微炒,去翅足),川升麻半两,子芩半两,麦门冬半两(去心,焙),蛇蜕皮5寸(烧灰),川大黄半两(锉碎,微炒),石膏2两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。

制法上为粗散。

功能主治小儿风壅气盛,心胸痰滞,壮热发痫。

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,煎至5分,去滓,入竹沥半合服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猜你喜欢

  • 干木瓜汤

    药方名称干木瓜汤处方干木瓜(去瓤,净)4两,粉甘草(炙)2两半,茴香(炒)1两,白檀1两,白豆蔻仁半两,缩砂仁2两,干生姜2两。制法上为极细末。功能主治止渴,快气,除湿。主用法用量每用半钱,加盐,沸汤

  • 防风黄芩丸

    药方名称防风黄芩丸处方条芩(炒焦)防风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主妊娠肝经有风热,血崩,便血,尿血。用法用量每服30~50丸,米汤或温酒送下,不拘时候。备注妇人妊娠,风热之邪侵入

  • 黑豆浸酒

    《圣惠》卷六十四:黑豆浸酒药方名称黑豆浸酒处方黑豆1升(炒熟),白花蛇1条(重5两,酒浸,炙微黄),大麻仁2升(蒸熟),五加皮5两(锉),苍耳子5两(酥炒微黄),牛蒡子1升(酥炒微黄)。制法上捣碎,以

  • 糖醋马齿苋

    药方名称糖醋马齿苋处方鲜马齿苋200~250克 食醋30克 白糖适量制法马齿苋洗净后,煎取浓汁250克,去渣,加入食醋、白糖适量,调匀后即可。功能主治驱虫。适用于小儿钩虫病。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,1次

  • 鹿子丸

    药方名称鹿子丸处方嫩鹿茸(去毛,酥炙微黄)、大附子(炮,去皮脐)、盐花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,枣肉为丸。功能主治肺痿,胸前有孔;兼治腰痛。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心好酒送下。摘录《回春》卷五

  • 柏叶膏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四:柏叶膏药方名称柏叶膏别名柏叶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○○)。处方柏叶(炙干为末)120克杏仁(去皮研)30克 头发30克 盐(研)15克乳香(研)7.5克 黄蜡30克 油700毫升制法

  • 牡蛎泽泻散

    药方名称牡蛎泽泻散处方牡蛎(熬)泽泻蜀漆(暖水洗去腥)葶苈子(熬)商陆根(熬)海藻(洗去咸)栝楼根各等分制法上七味,分别捣碎,下筛为散,更于臼中研之。功能主治逐水消肿。治大病愈后,水气停聚,腰以下浮肿

  • 麻黄救急汤

    药方名称麻黄救急汤处方麻黄、独活、苏叶、防风、前胡、杏仁、桔梗、枳壳、桃仁、红花。功能主治疏解肌表。主疹正出,忽为风寒所阻,收敛一半,身反发热不退,皮肤外寒内热,寒热交攻,欲出不出,欲入不入,疹色青紫

  • 大活络丹

    药方名称大活络丹处方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(俱酒浸)草乌天麻(煨)全蝎(去毒)首乌(黑豆水浸)龟版(炙)麻黄贯仲 炙草羌活官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大黄(蒸)木香沉香各60克细辛赤芍没药(去油,另研)丁香

  • 补肾巴戟丸

    药方名称补肾巴戟丸处方巴戟1两,石斛半两(去根,锤),鹿茸1两(去毛,涂酥炙微黄),当归3分(锉,微炒),白石英3分(细研,水飞过),石韦3分(去毛),石长生3分,桂心1两,天雄1两(炮裂,去皮脐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