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通脉四逆汤

通脉四逆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通脉四逆汤

药方名称通脉四逆汤

处方甘草(二钱)干姜(三钱半)附子(一角.生用)

功能主治治少阴病,下利清榖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面赤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下利脉不出者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煎至一钟,食远服。

备注面赤者加连须葱白三根;腹痛者去葱加芍药二钱;呕者加生姜二钱半;咽痛者加桔梗二钱;下利脉不出者去桔梗人参二钱半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伤寒论》:通脉四逆汤

药方名称通脉四逆汤

处方甘草6克(炙)附子15克(生用)干姜9克

功能主治回阳通脉。治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逆冷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利止脉不出者。

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,煮取240毫升,去滓,分温再服。

面色赤者,加葱9茎;腹中痛者,去葱,加芍药6克;呕者,加生姜6克;咽痛者,去芍药,加桔梗3克;利止脉不出者,去桔梗,加人参6克。

摘录伤寒论

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:通脉四逆汤

药方名称通脉四逆汤

处方吴茱萸(炒)60克附子(炮,去皮、脐)30克 桂心(去皮,不见火)通草细辛(洗,去叶、土)白芍甘草(炙)各15克当归(去声)9克

制法上药哎咀。

功能主治温经散寒,活血通脉。治霍乱,寒胜阳衰,肉冷脉绝。

用法用量每服12克,水150毫升,酒75毫升,生姜7片,枣子1枚,煎至160毫升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柴胡加细辛汤

    药方名称柴胡加细辛汤处方柴胡(去头芦,削去黄薄皮少许,拭净,锉碎)1两,黄芩(取中空者,用流水润透,蒸半炷香,晒干,锉碎)7钱,人参(饭上蒸熟)3钱,甘草(去头尾,酒润,炙令黄色,锉碎)4钱,生姜(切

  • 白头翁根敷方

    药方名称白头翁根敷方处方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。功能主治小儿阴(疒颓)。用法用量捣之。随病处以敷之。1宿当作疮,20日愈。摘录方出《外台》卷三十六引《小品方》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二

  • 蒲黄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蒲黄散药方名称蒲黄散处方干荷叶(炙)、牡丹皮、延胡索、生干地黄、甘草(炙),各三分;蒲黄(生)二两。炮制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治产后恶露不快,血上抢心,烦闷满急,昏迷不

  • 咳血丹

    药方名称咳血丹处方青黛、瓜蒌仁、诃子、海石、杏仁、四物汤、姜汁、童便、栀。功能主治咳血,因身热痰盛血虚。用法用量蜜调噙化。摘录《脉因证治》卷上

  • 托里定痛散

    药方名称托里定痛散别名托里定痛汤(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二)。处方当归身 熟地黄乳香没药川芎白芍肉桂各3克罂粟壳(去筋膜,蜜炒)9克功能主治治痈疽溃后,血虚疼痛不可忍。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

  • 还魂丸

    《外台》卷一引《古今录验》:还魂丸药方名称还魂丸处方巴豆(去心皮,熬)2两,甘草(炙)2两,朱砂2两,芍药2两,麦门冬2两(去心)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伤寒4-5日,及数年诸癖,

  • 胡荽汤

    药方名称胡荽汤处方胡荽、车前子、木通(锉)、防己、瞿麦穗、犀角(镑)、黄连(去须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小肠风热,小便黄赤,涩结不通。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后温服,日3

  • 延龄育子丸

    药方名称延龄育子丸处方天门冬(去心)150克麦门冬(去心)150克 怀生地黄怀熟地黄(肥大沉水者)各150克人参(去芦)150克 甘州枸杞子(去梗)菟丝子(洗净,酒蒸,捣饼晒干)150克 川巴戟(去心

  • 养心延龄益寿丹

    药方名称养心延龄益寿丹处方茯神15克柏子仁12克(炒)丹参12克 酒白芍12克 丹皮12克 全当归15克(酒炒)川芎6克 干生地12克(酒洗)醋柴胡9克香附米12克(炙)栀子9克(炒)酒条芩9克陈皮9

  • 桂附苓术饮

    药方名称桂附苓术饮处方厚附片9克肉桂3克,茯苓12克 茅术 炒远志生姜皮各6克 制台乌4.5克功能主治治妊娠数月,面浮肢肿,面色灰黯,心悸气短,下肢畏寒,腰胀腹满,舌淡苔薄白而润,脉迟。用法用量水煎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