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调气丸

调气丸

《圣惠》卷七十二:调气丸

药方名称调气丸

处方槟榔1两,羌活1两,桂心1两,芎藭1两,木香1两,郁李仁(汤浸去皮,微炒)2两,川大黄(锉,微炒)2两,牵牛子(半生半炒熟)2两,青橘皮(汤浸去白瓤,焙)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妇人大便不通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心以温生姜汤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七十二

普济方》卷一八五引《治风经验方》:调气丸

药方名称调气丸

处方木香半两,羌活半两,舶上茴香(炒)半两,桂(去粗皮,不见火)半两,陈皮半两,蓬莪术(锉,炒)1两半,酸枣仁(炒)1两半,京三棱(湿纸裹,煨透取出捣)1两,枳壳(面炒去瓤)1两,川芎(捶碎炒)1两,槟榔半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醋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调气,进饮食。主风湿手足麻痹,语言謇涩,胸膈滞闷,痰涎并多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前木瓜汤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八五引《治风经验方》

普济方》卷一八四引《卫生家宝》:调气丸

药方名称调气丸

处方槟榔半两,木香半两,川芎半两,羌活半两,肉桂(去皮)半两,麻仁半两,枳壳1两(去瓤麸炒),沉香1分,大黄1两(湿纸裹煨),郁李仁1两(汤去皮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中气,如中风状。

用法用量中气而以风药治之十无一愈,中风而以气药治之,气顺而风散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八四引《卫生家宝》

普济方》卷一五四引《指南方》:调气丸

药方名称调气丸

处方牵牛末1两,陈皮半两,青皮1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身体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姜汤送下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一五四引《指南方》

《鸡峰》卷二十:调气丸

药方名称调气丸

处方橘皮2两,陈橘皮3两,木香半两。

制法上锉碎,用牵牛面4两同药炒黄色,其牵牛末更不用,将前3味为细末,炼蜜和丸,如鸡头大。

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进食。主气噎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丸,含化咽津。

摘录《鸡峰》卷二十

猜你喜欢

  • 消肿膏

    药方名称消肿膏处方芙蓉叶紫荆皮各150克白芷当归骨碎补独活何首乌南星各90克 橙橘叶赤芍药各60克石菖蒲肉桂各15克制法共为末。功能主治消肿止痛,化瘀接骨。治胸胁跌伤肿痛,或伤筋折骨者。用法用量以姜汁

  • 独香汤

    药方名称独香汤处方南木香不拘多少。功能主治气中。目不开,四肢不收,昏沉。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医方类聚》引作“独香散”。摘录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一

  • 祛风除湿汤

    药方名称祛风除湿汤处方当归(酒洗)3克川芎2.5克橘红3克赤芍药3克半夏(姜制)3克苍术(米泔制)片术各3克 白茯苓3克乌药3克枳壳3克桔梗2.5克黄连(酒炒)3克黄芩(酒炒)3克白芷2.7克防风2.

  • 连梅安蛔汤

    药方名称连梅安蛔汤处方胡连3克 炒川椒10粒 白雷丸9克乌梅肉2个 生川柏2.4克 尖槟榔2枚(磨汁冲)功能主治清肝安蛔。治肝火犯胃,饥不欲食,食则吐蛔,甚则蛔暖不安,脘痛烦躁,昏乱欲死。用法用量水煎

  • 刺猬皮丸

    药方名称刺猬皮丸处方猬皮1两(炙),槐花(炒)5钱,艾叶(炒黄)5钱,枳壳5钱,地榆5钱,白芍5钱,川芎5钱,当归5钱,白矾(枯)5钱,黄耆(盐水炒)5钱,贯众5钱,头发3钱(烧存性),猪后悬蹄甲10

  • 查苏汤

    药方名称查苏汤处方山查1两,苏木3钱。功能主治产后儿枕腹痛。摘录《妇科玉尺》卷四

  • 安胃片

    药方名称安胃片处方延胡索(醋制)63g白矾(煅)250g海螵蛸(去壳)187g性状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的片;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炮制上三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加蜂蜜125g与适量的水,制成颗粒,干燥,

  • 加减消风百解散

    药方名称加减消风百解散处方川芎1钱,白芷1钱,陈皮1钱,苍术1钱半,紫苏1钱1分,麻黄(去根)1钱半,桂枝8分,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冬月外感风寒,头痛项强,壮热恶寒,身体烦痛,四肢倦怠,痰壅喘嗽,涕唾稠

  • 麻黄解表汤

    药方名称麻黄解表汤别名麻黄葛根汤、麻黄解毒汤处方麻黄(去根节,用蜜酒炒)、羌活、升麻、葛根、防风、荆芥、牛蒡(炒)、蝉蜕、甘草、桔梗。功能主治冬月严寒,外感风寒,其疮痘为外邪所遏而不易出者。用法用量麻

  • 通肝生乳汤

    药方名称通肝生乳汤处方白芍15克(醋炒)当归15克(酒洗)白术15克(土炒)熟地0.9克甘草0.9克麦冬15克(去心)通草3克柴胡3克远志3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,养血通乳。治产后郁结,乳汁不通。(下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