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补肝细辛散

补肝细辛散

太平圣惠方》卷三:补肝细辛散

药方名称补肝细辛散

处方细辛7.5克桃仁23克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前胡23克(去芦头)当归23克(锉,微炒)附子23克(炮裂,去皮、脐)陈橘皮23克(汤浸,去白、瓤,焙)人参23克(去芦头)柏子仁4克 芎藭23克木香23克 白茯苓23克吴茱萸15克(汤浸七遍,焙干)桂心23克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主肝脏虚寒,胸膈气滞,四肢厥逆,两胁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9克,以水250毫升,入生姜4克,大枣3枚,同煎至150毫升,去滓,不计时候,温服。

摘录太平圣惠方》卷三

《眼科菁华》卷下:补肝细辛散

药方名称补肝细辛散

处方青葙子、人参茯苓、熟地黄五味子菟丝子、茺蔚子车前子、泽泻细辛防风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肝虚积热,而成内障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两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眼科菁华》卷下

《圣惠》卷三:补肝细辛散

药方名称补肝细辛散

别名细辛

处方细辛1分,桃仁3分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微黄),前胡3分(去芦头),当归3分(锉,微炒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脐),陈橘皮3分(汤浸去白瓤,焙),人参3分(去芦头),柏子仁半分,芎?3分,木香3分,白茯苓3分,吴茱萸半两(汤浸7遍,焙干微焙),桂心3分。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肝脏虚寒,胸膈气滞,四肢厥逆,两胁疼痛。

用法用量细辛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五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三

猜你喜欢

  • 冲和仙膏

    药方名称冲和仙膏别名黄云膏(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)、仙膏(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)、阴阳散(《外科枢要》卷四)。处方川紫荆皮150克(炒。又名红肉,又曰内消)独活90克(炒,不用节)赤芍药60克(炒)白芷3

  • 黄芩黄连汤

    药方名称黄芩黄连汤处方黄芩1两(酒洗,炒),黄连1两(酒洗,炒),草龙胆1两(酒洗4次,炒4次),生地黄(酒洗)1两。功能主治内障。两眼血热赤痛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钱,水2盏,煎至1盏,去滓

  •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

    药方名称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别名大效雄朱化痰丸处方雄黄1钱,朱砂1钱(研),蝉蜕1分,全蝎1分(炒),地龙1分,白僵蚕1分,天南星1分,白附子(炮)1分,轻粉半钱。制法上为末,面糊为丸,如麻子大。功能主

  • 断红肠澼丸

    药方名称断红肠澼丸处方生地炭6斤,当归6斤,黄芩6斤,地榆炭5斤4两,生栀子5斤4两,生白芍4斤8两,升麻3两,炒槐花3斤15两,侧柏炭4斤,乌梅4两,生阿胶4斤,芥穗4斤,黄连1斤8两。制法上为细末

  • 扁豆散

    《叶氏女科诊治秘方》卷二:扁豆散药方名称扁豆散处方白扁豆30克(生用)功能主治解毒行血。主毒药伤胎,败血冲心,闷乱喘汗欲死者。用法用量研极细末,新汲水调下6~9克。口噤者,撬开灌之。摘录《叶氏女科诊治

  • 姜苏饮

    药方名称姜苏饮处方生姜、橘皮、苏叶各等分。功能主治小儿面青唇暗,振栗指冷,或皮肤粟生,或吐乳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许氏幼科七种·热辨》

  • 法制陈皮

    《验方新编》卷十一:法制陈皮药方名称法制陈皮处方陈皮1斤(清水泡,1日去净白),白党6两,甘草6两。制法上同煮1日,去参、草,留陈皮,加川贝母1两半(研细),青盐3两拌匀,再用慢火煮1日夜,以干为度。

  • 天一丸

    《赤水玄珠》卷九:天一丸药方名称天一丸处方怀地黄牡丹皮黄柏(童便浸,晒干)知母(童便浸,晒干)枸杞子五味子麦门冬牛膝白茯苓制法上药研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,咳嗽吐血。用法用量空腹

  • 白羊肾羹

    《饮膳正要》卷二:白羊肾羹药方名称白羊肾羹处方白羊肾2具(切作片),肉苁蓉1两(酒浸,切),羊脂4两(切作片),胡椒2钱,陈皮1钱(去白),荜茇2钱,草果2钱。功能主治虚劳,阳道衰败,腰膝无力。用法用

  • 增液解毒汤

    药方名称增液解毒汤处方生地30克玄参12克麦冬9克石斛9克沙参9克丹参9克赤芍9克 花粉9克 银花15克连翘9克 炙鳖甲9克 炙龟版9克 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养阴增液,清热解毒。治热毒伤营耗液所致的剥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