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蛤蚧定喘丸

蛤蚧定喘丸

《中国药典》:蛤蚧定喘丸

药方名称蛤蚧定喘丸

处方蛤蚧11g瓜蒌子50g紫菀75g麻黄45g鳖甲(醋制)50g黄芩50g甘草50g麦冬50g黄连30g百合75g紫苏子(炒)25g石膏25g 苦杏仁(炒)50g石膏(煅)25g

性状为棕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、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气微,味苦、甜。

炮制上十四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10~25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70~100g,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,即得。

功能主治滋阴清肺,止咳定喘。用于虚劳久咳,年老哮喘,气短发热,胸满郁闷,自汗盗汗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口服,水蜜丸一次5~6g,小蜜丸一次9g,大蜜丸一次1丸,一日2次。

规格小蜜丸每60丸重9g,大蜜丸每丸重9g

贮藏密封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:蛤蚧定喘丸

药方名称蛤蚧定喘丸

处方生蒌仁2两,生紫菀3两,麻黄1两8钱,鳖甲(醋制)2两,黄芩2两,甘草2两,麦冬2两,黄连1两2钱,百合3两,炒苏子1两,生石膏1两,杏仁(去皮,炒)2两,煅石膏1两,蛤蚧(用尾)1对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3钱重,每斤丸药用朱砂面3钱为衣,蜡皮或蜡纸筒封固。

功能主治滋阴清肺,止嗽定喘。主虚劳久嗽,年老哮喘,气短作烧,季节举发,胸满郁闷,自汗盗汗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丸,白开水送下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

猜你喜欢

  • 黛荟胡黄连丸

    药方名称黛荟胡黄连丸处方胡黄连半两,川黄连半两,朱砂1钱5分(别研)。制法二连为末,和朱砂入猪胆内系定,虚悬于铫中,煮一饭久,取出;研芦荟、青黛各2钱5分去淀、虾蟆灰2钱、麝香少许,粳米饭为丸,如麻子

  • 加减清脾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减清脾汤处方小柴胡汤合养胃汤加生姜、桃柳枝、地骨皮。功能主治疟疾。用法用量加红枣,水煎服。若寒多热少多用养胃汤,热多寒少多用柴胡汤,寒热均者剔平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七

  • 硫矾散

    《仙拈集》卷二:硫矾散药方名称硫矾散处方硫黄、枯矾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面紫风刺瘾疹。用法用量用蜜调涂面部。摘录《仙拈集》卷二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:硫矾散药方名称硫矾散处方硫黄93g,枯矾93g

  • 二草散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三六四:二草散药方名称二草散处方甘草1分,龙胆草1分,当归1分,细辛1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疳眼,睛疼痛,赤眼肿痛。用法用量每服1钱,水半盏,沙糖少许,煎至3分,去滓,食后服。摘录《

  • 麻黄膏

    《饲鹤亭集方》:麻黄膏药方名称麻黄膏处方猪板油2斤(熬去渣入),麻黄2两,百部2两,风子肉2两,花椒2两,升麻1两,紫草1两,枯矾1两。制法上同熬枯,去滓,滤清后加黄丹2两收,加杏仁泥、硫黄(研极细末

  • 狼牙散

    《圣惠》卷七十三:狼牙散药方名称狼牙散处方狼牙草2两,诃黎勒皮3分,白芍药3分,白术3两,黄耆2两(锉)。制法上为粗散。功能主治妇人崩中,下血不止,心胸虚闷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煎至6分,去

  • 疯油膏

    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十一人民医院方):疯油膏药方名称疯油膏处方轻粉4.5克 东丹2克 飞辰砂3克麻油120毫升 黄蜡30克制法上药前三味各研细末,先将麻油煎微浓,入黄蜡再煎,以无黄沫为度,取起离火

  • 温肺汤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温肺汤药方名称温肺汤处方白芍药六两,五味子(去梗.炒)、干姜(炮)、肉桂(去粗皮)、半夏(煮熟.焙)、陈皮(去白)、杏仁、甘草(炒),各三两;细辛(去芦.洗)二两。

  • 半夏曲

    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济南方):半夏曲药方名称半夏曲处方白面3斤,苦杏仁6两,鲜辣蓼草8两,半夏(姜制)1斤,赤小豆6两,鲜青蒿8两,鲜苍耳草8两。功能主治咳嗽痰多,停食作呕。用法用量以鲜草3味,煎

  • 四神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四神丹药方名称四神丹处方雄黄、雌黄、硫黄、朱砂,各五两。炮制上件研细,入瓷盒内,将马鞭草为末,盐泥固济,慢火四围烧煅,一日一夜取出,再研细末,以糯米粽研为糊,圆如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