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菊花酒

菊花酒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处方菊花(一斤)、杜仲(一斤)。防风附子、黄蓍、干姜、桂心、当归石斛,各四两。紫英石、肉苁蓉,各五两。萆薢独活、钟乳粉,各八两。茯苓(三两)。

炮制以酒七斗,浸五日。

功能主治治男女风虚寒冷,腰背痛,食少羸瘦,无颜色,嘘吸少气,去风冷,补不足。

用法用量一服二合,稍稍加至五合,日三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《仙拈集》卷四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别名菊花

处方菊花(连根茎叶)。

功能主治止疼消肿。主疔毒恶疮,小水不利。

用法用量菊花饮(《寿世良方》)。

摘录《仙拈集》卷四

《圣惠》卷九十五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别名地骨酒

处方菊花5斤,生地黄5斤,枸杞根5斤。

制法上药捣碎,以水1硕,煮取汁5斗,炊糯米5斗,细曲碎,同拌令匀,入瓮密封,候熟澄清。

功能主治壮筋骨补髓,延年益寿耐老。主

用法用量地骨酒(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六引《圣济总录》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九十五

《千金》卷八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处方菊花1斤,杜仲1斤,附子4两,黄耆4两,干姜4两,桂心4两,当归4两,石斛4两,紫石英5两,苁蓉5两,萆薢8两,独活8两,钟乳8两,茯苓3两,防风4两。

制法上(口父)咀,以酒7斗渍5日。

功能主治去风冷,补不足。主男女风虚寒冷,腰背痛,食少羸瘦无色,嘘吸少气。

用法用量1服2合,稍稍加至5合,日3次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八

《千金》卷十四引徐嗣伯方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别名菊花酝酒

处方甘菊花(9月9日取邓州者,晒干)。

制法上为末,以米(饣贲)中蒸作酒服。

功能主治风眩。

用法用量菊花酝酒(《圣惠》卷二十二)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四引徐嗣伯方

《圣惠》卷九十五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处方菊花8两,五加皮8两,甘草4两,生地黄1斤(切),秦艽4两(去苗),枸杞根8两,白术8两。

制法上药捣令碎,以水3硕,煮至1硕,以槽床压取汁,用糯米1硕炊熟,细曲1斤捣碎,拌和令匀,入于瓮中,密封21日。

功能主治补虚损不足。主八风十二痹。

用法用量取饮任性,不得过醉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九十五

本草纲目》卷二十五:菊花酒

药方名称菊花酒

处方甘菊花。

功能主治明耳目,去痿痹,消百病。主头风。

用法用量上药煎汁,同曲米酿酒,或加生地黄当归枸杞子诸药亦佳。

摘录本草纲目》卷二十五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脾益气汤

    药方名称补脾益气汤处方怀耆(炙)1钱5分,玉竹1钱5分,白术1钱5分,仙茅1钱5分,砂仁1钱5分,当归1钱5分,茯苓1钱5分,车前1钱5分,人参1钱,六曲2钱,炙草8分。功能主治伤酒吐血,发晕,面色黄

  • 参归助液汤

    药方名称参归助液汤处方人参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麦冬、五味。功能主治痘疹浆不能老,因内不足者。摘录《痘疹会通》卷四

  • 丹皮柴胡犀角汤

    药方名称丹皮柴胡犀角汤处方丹皮3钱,柴胡3钱,生地3钱,白芍3钱,茯苓3钱,犀角1钱(研汁),炙草2钱。功能主治狂病,喜怒乖常。用法用量水煎,温服。摘录《医学金针》卷六

  • 加味参麦散

    药方名称加味参麦散处方人参1钱,麦冬1钱,归身1钱,生地1钱,炙草1钱,石菖蒲1钱,五味子12粒。功能主治产后去血大多,心血虚弱,舌萎缩卷短,语言不清,含糊蹇涩,及怔忡。用法用量猪心1个,劈开,水2盏

  • 海蛸散

    药方名称海蛸散处方乌贼骨(焙为黄色,去壳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鼻疮疳(匿虫),阴囊湿痒,阴蚀肿痛,疮多脓汁,溃疡不敛,蝎螫痛楚。用法用量外用。摘录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

  • 化疔漏芦汤

    药方名称化疔漏芦汤处方漏芦钱半,白蔹1钱,黄芩1钱,连翘1钱,犀角1钱,赤芍1钱,桔梗1钱,甘草8分(生)。功能主治鼻内生疔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外科医镜》

  • 柴胡白虎汤

    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:柴胡白虎汤药方名称柴胡白虎汤处方川柴胡3克 生石膏24克(研)天花粉9克 生粳米9克 青子芩4.5克知母12克 生甘草2.4克 鲜荷叶1片功能主治和解少阳阳明。主暑疟,暑热化燥者。

  • 当归龙胆散

    药方名称当归龙胆散处方香白芷5分,当归梢5分,羊胫骨灰5分,生地黄5分,麻黄1钱,草豆蔻皮1钱,草龙胆1钱,升麻1钱,黄连1钱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寒热牙痛。用法用量以热浆水漱牙外,以粗末熬浆水刷牙

  • 分消导气汤

    药方名称分消导气汤别名上下分消导气汤处方桔梗8分,枳实(麸炒)8分,厚朴(姜制)8分,青皮8分,香附子(制)8分,茯苓8分,半夏8分,瓜蒌5分,黄连5分,桑白皮5分,槟榔5分,泽泻5分,川芎5分,麦芽

  • 家传茱萸内消丸

    药方名称家传茱萸内消丸处方吴茱萸(酒醋浸1宿,焙干)1两,山茱萸(蒸,去核)1两,马兰花(醋浸,焙)1两,川楝子(蒸,去皮核)1两,桂心1两,舶上茴香(盐炒)1两,玄胡索(略炒)1两,橘红1两,青皮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