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禹余粮丸

禹余粮丸

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:禹余粮丸

药方名称禹余粮丸

处方禹余粮乌贼骨吴茱萸桂心 蜀椒各75克当归白术细辛地黄人参芍药 芎藭前胡各38克干姜90克 矾石8克白薇紫菀黄芩各23克蟅虫30克

制法上十九味,研为细末。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积冷坚癣。

用法用量空腹时用酒送下20丸,一日二次。无效则加量。

摘录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

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三:禹余粮丸

药方名称禹余粮丸

别名紫石英丸(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十)。

处方禹余粮30~60克(烧,醋淬七遍)龙骨30克紫石英30克(细研,水飞过)人参15克(去芦头)桂心15克川乌头15克(炮裂,去皮、脐)泽泻30克桑寄生30克 川椒30克(去目及闭口者,微炒去汗)石斛30克(去根,锉)当归30克(锉,微炒)杜仲30克(去皱皮,炙微黄,锉)肉苁蓉30克(酒浸一宿,微锉,去皱皮,炙干)远志15克(去心)五味子15克牡蛎30克(烧为粉)甘草15克(炙微赤,锉)

制法上药捣为细末。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妇人崩漏不止,面色萎黄,肢体消瘦。

用法用量晚饭前以热酒下2~3丸。

摘录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三

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:禹余粮丸

药方名称禹余粮丸

处方禹余粮石(煅)赤石脂(煅)龙骨荜茇诃子(面裹煨)干姜(炮)肉豆蔻(面裹煨)附子(炮)各等分

制法上为细末。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温胃散寒,涩肠止泻。治肠胃虚寒,滑泄不禁。

用法用量每服70丸,空腹时用米饮送下。

摘录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解湿丹

    药方名称解湿丹处方二术、二苓、二活、防风、灵仙、桑枝、甜酒。功能主治臂痛湿邪胜,其痛重着。摘录《医学集成》卷三

  • 大如圣汤

    《杏苑》卷八:大如圣汤药方名称大如圣汤处方白茯苓1钱5分,黄耆1钱5分,川芎1钱,当归1钱,人参1钱,麦门冬1钱,木香5分,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妊娠忡悸,睡里多惊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加生姜5片,水煎

  • 复方降脂汤

    药方名称复方降脂汤处方桑寄生18克,制首乌20克,制黄精20克。功能主治滋补肝肾,益气养血。主肝肾不足,气血虚弱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摘录陈长华方

  • 小三五七散

    药方名称小三五七散处方天雄90克山茱萸150克 薯蓣210克功能主治治头风,目眩耳聋。用法用量上三味,为末过筛,以清酒服3克。一日两次。不知稍增,以知为度。摘录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

  • 补胆汤

    药方名称补胆汤处方黄芩、黄耆、天麻、玄参、地骨皮、泽泻、知母、薄荷、麦冬、充蔚子。功能主治瞳人干缺外障。用法用量水煎,食后服。摘录《眼科全书》卷五

  • 调中益气汤

    《脾胃论》卷中:调中益气汤药方名称调中益气汤处方黄耆3克人参(去芦头,有嗽者去之)甘草苍术各1.5克柴胡橘皮(如腹中气不得运转,更加3克)升麻各0.6克木香0.3~0.6克制法上药锉麻豆大,都作一服。

  • 肠痈溃烂汤

    药方名称肠痈溃烂汤处方人参1两,玉米1两,白术1两,山药1两,玄参1两,甘草3钱,金银花4两,山羊血1钱。功能主治大肠生痈溃烂,右足不能伸,腹中痛甚,便出脓血,肛门如刀之割,不思饮食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

  • 加味苓桂术甘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苓桂术甘汤处方于术3钱,桂枝尖2钱,茯苓片2钱,甘草1钱,干姜3钱,人参3钱,乌附子2钱,威灵仙1钱5分。功能主治水肿,小便不利,其脉沉迟无力,自觉寒凉者。用法用量上药煎服数剂后,小便微利

  • 消肿止痛散

    药方名称消肿止痛散处方芙蓉叶30克 陈小粉45克五倍子生南星 生半夏生草乌各9克制法共研末。功能主治消肿止痛。治痈疽初起。用法用量醋调敷。摘录《疡医大全》卷八

  • 花叶丸

    药方名称花叶丸处方枇杷叶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鹿茸、桑白、木通(少加)、大黄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酒色、饥饱劳吐血。用法用量含化。摘录《嵩屋尊生》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