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百中散

百中散

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四引《水鉴》:百中散

药方名称百中散

处方黄葵花2分,白芷2分,延胡索2分,槟榔10分,郁金4分,蚯蚓1条,黄盐6分,虾蟆少许,白米1勺,牛肉脯2分,蜘蛛(灰)1个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头发焦黄赤,日渐黑瘦。

用法用量每服1丸,空心煎骨汁送下。虫下除根。

摘录幼幼新书》卷二十四引《水鉴》

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二:百中散

药方名称百中散

处方罂粟壳(用姜汁浸1宿,炒干)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久痢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米饮调下。

注意忌生冷油腻等物。

摘录《济阳纲目》卷二十二

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一:百中散

药方名称百中散

处方萆薢不拘多少。

制法上为散。

功能主治痔疾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,精羊肉4两,批作4片,糁药却合如(饣夹)子,于炭上炙熟,细嚼,以酒半升送下。候腹痛如人行5-7里,方上厕取下脓血及虫,只1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一

《百一》卷六引魏不伐方:百中散

药方名称百中散

处方罂粟壳(去上下蒂顶鬲,锉成片子,蜜炒令赤色)3斤,厚朴3斤(去粗皮,用生姜汁淹1宿,炙令姜汁尽为度)。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一切痢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百水散”。

注意忌生冷、油腻、鱼鲊、毒物3日。

摘录《百一》卷六引魏不伐方

猜你喜欢

  • 济坤大造丸

    药方名称济坤大造丸处方紫河车1具(制),人参1两(切片,焙干,研细和入),天冬(去心)1两,麦冬(去心)1两,当归1两,淮牛膝1两,山药1两,熟地4两,杜仲(姜汁同盐炒)5钱,黄柏5钱,五味子5钱。制

  • 比惊丸

    药方名称比惊丸别名比金丸处方轻粉1钱半,滑石1钱半,南星1钱1字,青黛半钱。制法上为末,糊为丸,如小豆大。功能主治疏流蕴积涎热。主小儿急惊壮热,喘粗涎盛,颊赤,大小便不利,及疮痘余毒不解。用法用量比金

  • 固精保元膏

    药方名称固精保元膏处方党参5钱,黄耆5钱,当归5钱,甘草3钱,五味子3钱,远志3钱,苍术3钱,白芷3钱,白及3钱,红花3钱,紫梢花3钱,肉桂2钱,附子1钱。制法上以麻油2斤,熬黄丹收,鹿角胶1两,乳香

  • 宣化饮

    药方名称宣化饮处方新会皮大腹皮炒麦芽前胡各4.5克 炒萝卜子9克 小青皮3克功能主治消食理气。治痧症因于食积者。用法用量先用小山楂30克,煎汤代水,以此煎药,去滓,稍温服。摘录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

  • 加味露姜饮

    药方名称加味露姜饮处方人参3克半夏6克草果3克生姜6克 广皮3克青皮3克(醋炒)功能主治甘温补正,化痰截疟。治太阴脾疟,脉弦而缓,寒战甚则呕吐噫气,腹鸣溏泄者。用法用量上药用水500毫升,煮成200毫

  • 茯神膏

    药方名称茯神膏处方蝎梢半两,茯神半两,白僵蚕1两,朱砂1钱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膏。功能主治小儿惊风。用法用量每服1皂子大,煎金银薄荷汤化下。摘录《幼幼新书》卷十引郑愈方

  • 二瓜散

    药方名称二瓜散处方山布瓜根、天布瓜根。功能主治臑痈,俗名藕包。臑臂表里俱肿痛赤色,唯肘节处差小。用法用量上砍烂,入米醋少许,和暖涂之。摘录《准绳·疡医》卷三

  • 解晕汤

    药方名称解晕汤处方荆芥3钱,人参1两,当归1两,炮姜1钱,黄耆1两。功能主治大补气血。主妇人甫产后,气虚欲脱,致成血晕,忽然眼目昏晕,恶心欲吐,额上鼻尖有微汗,鼻出冷气,神魂外越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1剂

  • 揭云散

    药方名称揭云散处方当归半两,赤芍药半两,秦皮半两,滑石半两,铜青半分,甘草半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一切眼疾。用法用量每用半钱,汤泡,澄清洗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八十六

  • 南岳魏夫人济阴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南岳魏夫人济阴丹药方名称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处方秦艽、石斛(去根.酒浸.焙)、甘草(炙)、蚕布(烧灰)、桔梗(炒),各二两;京墨(煅.醋淬.研)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参(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