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活血止痛散

活血止痛散

《中国药典》:活血止痛散

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

处方当归400g三七80g乳香(制)80g冰片20g土鳖虫200g自然铜(煅)120g

性状为灰褐色的粉末;气香,味辛、苦、凉。

炮制上六味,除冰片外,其余当归等五味粉碎成细粉;将冰片研细,与上述粉末配研,过筛,混匀,即得。

功能主治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用于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。

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,一次1.5g,一日2次。

注意孕妇禁用。

贮藏密封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跌打损伤方》:活血止痛散

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

处方当归8分,羌活8分,独活8分,荆芥8分,川芎8分,桃仁8分,木通3分,乌药3分,川断3分,陈皮3分,五加皮3分,红花3分,防风3分,苏木3分,乳香3分,没药3分,甘草3分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活血止痛。主跌打损伤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。

摘录跌打损伤方

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:活血止痛散

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

处方土鳖虫10两,当归20两,乳香(醋炙)4两,自然铜(煅,醋淬)6两,三七4两。

制法上为细末,每8两8钱细粉兑研冰片2钱。

功能主治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5分,1日2次,温黄酒或温开水冲服。

摘录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

古今医鉴》卷十六:活血止痛散

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

处方乳香1两,没药1两,赤芍1两,白芷1两,川芎1两,当归2两,生地黄2两,牡丹皮2两,甘草5钱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活血止痛。主打扑损伤,落马坠车,一切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温酒入童便调下。

摘录古今医鉴》卷十六

猜你喜欢

  • 参萸丸

    药方名称参萸丸别名参茱丸处方六一散1料,吴茱萸1两(制)。制法上为末,饭为丸。功能主治湿而滞气,上则吞酸,下则自利,湿热甚者。用法用量参茱丸(《赤水玄珠》卷六)。摘录《丹溪心法》卷五

  • 辰砂妙圣丸

    药方名称辰砂妙圣丸处方麝香半钱,川芎半钱,羌活半钱,天麻半钱,当归半钱,胆酿南星半钱,半夏(汤洗7次,煮一伏时)半钱,蝎蛸1钱半,僵蚕1钱半,辰砂1钱半(一半入药,一半为衣)。制法上为末,拌匀,糯米清

  • 蛤粉散

    《眼科全书》卷六:蛤粉散药方名称蛤粉散处方蛤粉、石决明、夜明砂、甘草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小儿雀目,至夜不见物。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5分,煮猪肝汁,晨后调服。摘录《眼科全书》卷六《疡科心得集·方汇

  • 冰硫散

    药方名称冰硫散处方硫黄1两,樟冰2钱,川椒2钱,生矾2钱。功能主治风湿凝聚而生钮扣风,久则搔痒如癣。用法用量上为末,先用白萝卜1个,抠空其内,将药填满,复将原皮盖之,湿纸包3-4层,灰火内煨半时许,待

  • 二陈消核汤

    药方名称二陈消核汤处方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防风、白芷、贝母、天麻、夏枯草、山慈姑、连翘、海藻、枳实、黄芩、桔梗、前胡。功能主治痰、气二核,瘰疬初起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外科百效》卷二

  • 化骨丹

    药方名称化骨丹处方山楂树根(向下者)、玉簪花根。制法同捣汁。功能主治咽喉骨梗。用法用量用竹管直灌入喉中。不可着牙,着牙即化。摘录《疡科选粹》卷七

  • 茴香金铃丸

    药方名称茴香金铃丸处方金铃子(每个锉作4片,用僵蚕半两去丝嘴,同煎令香熟,去僵蚕不用)1两,茴香(微炒)1两,马蔺花1两,吴茱萸(汤洗7次,炒令香熟)1两,石茱萸(酒浸,炒令香熟)1两,山茱萸1两,青

  • 粉矾平胃丸

    药方名称粉矾平胃丸处方苍术(米泔浸)2两,白术2两,厚朴(姜汁炒)半两,陈皮1两,甘草5钱,砂仁5钱,皂矾2两(用粉制)。制法上药除皂矾为细末。皂矾另制,红籼米粉1升,先将皂矾砂锅内炒去烟尽,再下粉炒

  • 连床散

    药方名称连床散处方净黄连1两,蛇床子(去埃土)半两,五倍子(去内虫屑)2钱半,轻粉15贴。制法上前三味晒干为末,再入乳钵内同轻粉杵匀。功能主治小儿满头如癞疮毒,及手足、身上、阴器肤囊痒,抓烂则黄汁淋漓

  • 解利汤

    药方名称解利汤处方石膏2钱,知母1钱,甘草5分,半夏1钱,白术3钱,猪苓1钱,茯苓3钱,泽泻1钱,肉桂1分。功能主治解暑利湿。主夏日伤暑而湿气不解,自汗,两足逆冷至膝下,腹胀满,不省人事。用法用量水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