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桂龙咳喘宁胶囊

桂龙咳喘宁胶囊

药方名称桂龙咳喘宁胶囊

处方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、炙甘草牡蛎黄连、法半夏瓜蒌皮、苦杏仁(炒)

性状为胶囊剂,内容物为浅棕色的粉末;气芳香,味微苦而甜。

炮制上十一味,桂枝与部分白芍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;剩余的白芍与其余生姜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,第一次2小时,第二次1小时,第三次半小时,合并煎液,滤过,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.25~1.30(60℃),加入上述细粉,混匀,低温干燥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装入胶囊,即得。

功能主治止咳化痰,降气平喘。用于外感风寒、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、气喘、痰涎壅盛等症;急、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。

用法用量口服,一次5粒,一日3次。

注意服药期间忌烟、酒、猪肉及生冷食物。

规格每粒装0.3g(相当于原药材1g)

贮藏密封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调经饮

    《会约医镜》卷十四:调经饮药方名称调经饮处方当归9克 淮牛膝6克香附(酒炒)3克 元胡(炒)3克山楂4.5克茯苓4.5克陈皮(去白)2克功能主治理气解郁,活血调经。主妇女气逆血滞,经期腹痛。用法用量水

  • 牛膝酒

    药方名称牛膝酒处方牛膝秦艽(去苗、土)芎藭防风(去叉)桂(去粗皮)独活(去芦头)丹参白茯苓(去黑皮)各60克杜仲(去粗皮,锉,炒)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石斛(去根)干姜(炮)麦门冬(去心)地骨皮各30

  • 附术散

    药方名称附术散别名附子散、附术汤处方附子1两(炮),白术1两,川芎3钱,独活半两,桂心2钱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伤寒阴痉,手足厥冷,筋脉拘急,汗出不止,头项强直,头摇口噤。用法用量附子散(《法律》卷四

  • 黑附汤

    《活幼口议》卷十五:黑附汤药方名称黑附汤处方黑附子(炮,取末)2钱,白术1钱,南星(炮)1钱,甘草(炙)1钱,半夏1钱(汤洗7次)。功能主治小儿慢脾痰盛,四肢逆冷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钱,水1

  • 柴胡大黄汤

    药方名称柴胡大黄汤别名柴胡汤处方柴胡(去苗)1两,大黄(湿纸裹,煨)1两,朴消1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伤寒日数过多,热结在里,心中气闷,或发疼痛,狂言不

  • 化气散

    药方名称化气散处方三棱、莪术、青皮、陈皮、厚朴、神曲、麦芽、甘草、台乌、香附。功能主治驱食积,疏壅气,消宿食,导积滞,化气。主诸食积并宿食不消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丹溪心法》卷四

  • 苦洒汤

    药方名称苦洒汤别名鸡子汤、鸡子法、鸡壳苦酒汤、半夏苦酒汤处方半夏(洗,破如枣核)14枚,鸡子1枚(去黄,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)。功能主治少阴病,咽中伤生疮,不能语言,声不出者。用法用量鸡子汤(《外台》卷

  • 荆芥解毒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:荆芥解毒汤药方名称荆芥解毒汤处方荆芥、赤芍、牛蒡、连翘、元参、桔梗、防风、前胡、木通、归尾、甘草梢、天花粉。功能主治婴儿出疹,有夹痘出者因毒气壮盛,击动脏腑,毒趋百窍,血有余而气

  • 补益四物汤

    药方名称补益四物汤处方当归1钱,生地(酒炒)1钱,白术1钱,玄参1钱,白芍药5分,川芎5分,黄柏(炒)5分,知母5分,白茯苓5分,麦门冬(去心)5分,陈皮5分,山栀仁(炒)5分,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辛劳

  • 柴胡化滞汤

    《医学传灯》卷上:柴胡化滞汤药方名称柴胡化滞汤处方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甘草、枳实、厚朴、山楂、杏仁、赤芍、陈皮。功能主治风温。喘渴多睡,四肢不收。用法用量便闭,加大黄。摘录《医学传灯》卷上《医学传灯》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