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柏叶膏

柏叶膏

圣济总录》卷一三四:柏叶膏

药方名称柏叶膏

别名柏叶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○○)。

处方柏叶(炙干为末)120克杏仁(去皮研)30克 头发30克 盐(研)15克乳香(研)7.5克 黄蜡30克 油700毫升

制法上七味,先煎油沸,次下五味药,以发销尽为度,次下黄蜡搅匀,瓷器中收。

功能主治治冻疮。

用法用量先以冷开水洗疮,以绵裹干,后以药涂,即以软帛包裹,勿令寒气侵入,每日一洗一换,如疮渐愈,即三四日一换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三四

《鸡峰》卷十:柏叶膏

药方名称柏叶膏

处方新柏叶(去木取叶,不要坟墓上者,寺中最佳)3斤。

制法清水淘洗,控干,木臼中捣,旋洒些腊水,只取1-2盏许,俟捣得烂,用新绵滤取自然汁,生绢重滤过,银盂内重汤慢火熬成膏,旋炼旋添白沙蜜2两,俟如稠饴,用新瓶收之。

功能主治吐血下血。

用法用量每服少许,含化。

摘录《鸡峰》卷十

圣济总录》(人卫本)卷一三四:柏叶膏

药方名称柏叶膏

处方柏叶(焙)1两,栀子仁1两,胡粉(研)半两。

制法上为末,以羊髓5-6合,火熔消,和药,以木椎研三五百遍。

功能主治汤火伤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原书(文瑞楼本)作“柏叶散”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(人卫本)卷一三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鲩鱼胆膏

    药方名称鲩鱼胆膏处方鲩鱼胆2枚,灶底土1分(研)。功能主治小儿咽喉痹肿,乳食难下。用法用量上药相和,调涂咽喉上,干即易之。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九

  • 蜂窠散

    药方名称蜂窠散处方土蜂窠(炒,研末)1两,赤小豆2两,糯米2两,粟米2两,蓝实(4味并生用)2两,猪苓(去黑皮)半斤,荠苨(锉)半斤,马蔺(干者)2两(一方入猪粪炒焦)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中药毒吐后

  • 祛风清上散

    药方名称祛风清上散处方酒黄芩6克白芷4.5克羌活防风柴胡各3克川芎3.6克荆芥2.5克甘草1.5克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,眉棱骨痛。用法用量水400毫升,煎至320毫升,食后服。摘录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四

  • 葛母解酲汤

    药方名称葛母解酲汤处方葛根、知母、人参、茯苓、砂仁、豆蔻、青皮、陈皮、木香、神曲、猪苓、生姜。功能主治伤酒头痛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病机沙篆》卷下

  • 金樱莲子散

    药方名称金樱莲子散处方金樱子(冬采,干擦去毛)3两(净,炒,切破,去子净用),莲子(去心)2两,头面2两(炒),白扁豆2两(炒),牡荆实(即黄荆子)、糯米1合(炒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脾胃虚弱,赤

  • 调荣养卫汤

    药方名称调荣养卫汤别名调营养气汤处方人参8分,黄耆8分,当归8分,羌活8分,防风8分,白术8分,陈皮8分,柴胡1钱,地黄1钱,甘草3分,细辛3分,川芎7分。功能主治劳力感寒症。因内伤气血,外感寒邪,致

  • 四川丸

    药方名称四川丸别名鹤顶丹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)。处方大川乌1个(生,去皮、脐)川白芷川细辛(去叶)大川芎各30克制法上为末,韭叶自然汁泛丸,黄丹为衣。功能主治治头痛如破。用法用量每服1丸,细嚼葱白,淡

  • 地榆槐角丸

    药方名称地榆槐角丸处方当归(酒洗)2两,川芎1两,白芍(酒炒)1两,生地黄2两,黄连(酒炒)1两,条芩(酒洗)1两,黄柏(酒炒)1两,栀子(炒)1两,连翘1两,地榆2两,槐角1两半,防风1两,荆芥5钱

  • 蒲黄丸

    药方名称蒲黄丸处方蒲黄90克(微炒)龙骨75克艾叶30克制法上三味,捣罗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温经止血。治妇人月经过多,漏下不止,久而血虚者。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煎米饮或艾汤送下,日服二次

  • 秦柏熏眼方

    药方名称秦柏熏眼方处方秦皮9克,川柏9克,川椒9克,薄荷6克,荆芥6克,防风6克。功能主治清热祛风。主风热上攻于目。用法用量上药共煎,熏洗患眼,每次熏20-30分钟,每剂煎2次用之。摘录何宏敏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