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恒山丸

恒山丸

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知母甘草大黄各18克麻黄24克

制法上药五味,研为细末,炼蜜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截疟。治温疟。寒热往来,脉浮大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每日二次,食前服。未见效者,可适当增加用量。

摘录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

方出《圣惠》卷五十二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九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1两(锉),桃仁60枚(汤浸,去皮尖双仁,别捣为膏),豉1合(炒干)。

制法上为末,以鸡子白生用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山瘴疟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腹以桃符汤送下,欲发时又服30丸。

摘录方出《圣惠》卷五十二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九

《千金》卷十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3两,甘草半两,知母1两,鳖甲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脾热为疟,或渴或不渴,热气内伤不泄,令人病寒腹中痛,肠中鸣,汗出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外台》引作“常山丸”。

注意忌生葱、生菜、海藻菘菜、人苋等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五脏之疟,皆在于经。其主治之用,总以恒山、蜀漆为破的之金鞞;其热在于肝,令人颜色苍苍,又须乌梅鳖甲引以收耗散之阴;热在于脾,令人腹痛肠鸣,又须甘草为引以滋燥竭之土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

《圣惠》卷八十四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1两(末),白蜡半两,鸡子1枚。

制法上敲鸡子,去黄用清,与恒山末拌匀;于瓷碗中熔蜡,都拌和,以绵幕碗口,坐甑中蒸3遍,取出为丸,如麻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疟疾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以粥饮送下。当吐即愈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四

《千金》卷十一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1两半,蜀漆1两半,白薇1两半,桂心1两半,鮀甲1两半,白术1两半,附子1两半,鳖甲1两半,(庶虫)虫1两半,贝齿1两半,蜚虻6铢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胁下邪气积聚,往来寒热如温疟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以米汁送服,1日3次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此沉寒固结,虽用恒山、蜀漆、二甲、(庶虫)、虻、贝齿削坚破瘀之剂,不得附、桂辛温,无以动之;白薇功专开泄(日玉)气,力除寒热洗洗,发作有时;白术生能逐湿散血,并助诸药破积之力也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一

《圣惠》卷五十二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别名常山

处方恒山1两(锉),甘草半两(炎微赤,锉),知母1两,豉1合,鳖甲1两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,麝香1分(细研)。

制法上为末,入麝香研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热气内伤不泄所致脾疟,肠中热痛,外寒,肠中鸣,转汗出。

用法用量常山丸(《普济方》卷一九八引《经效济世方》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十二

《圣惠》卷五十二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半两,野狸头骨1分,虎头骨1分,猢狲头骨1分,天灵盖1分,绿豆(末)3分,臭黄1分(细研),安息香2分,朱砂1分(细研),雌黄1分(细研),砒霜3分,乳香1分,阿魏1分,白芥子2分。

制法上药并生为末,用软饭和捣三二百杵,为丸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寒疟,阳虚阴盛,内外俱寒,四肢颤掉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幼幼新书》引作“常山丸”。

注意有娠妇人及小儿不得服。忌食热物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十二

《圣惠》卷五十二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1两半,白蜜1合,鸡子白2枚。

制法上件药相和于铫子内,以慢火熬令可丸,即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一切疟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腹以粥饮送下,晚食前再服,过时不发,任自吃食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十二

《圣惠》卷八十四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恒山半两,川大黄半两(锉碎,微炒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麝香半两(钱)(细研)。

制法上为末,研入麝香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疟疾,发时壮热憎寒,面色青黄,饮食不下。

用法用量每临发前以暖水送下2丸,3岁以下即服1丸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四

《千金》卷十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别名祛邪丸、麻黄

处方恒山18铢,知母18铢,甘草18铢,大黄18铢,麻黄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痎疟;瘅疟。

用法用量祛邪丸(《活人书》卷十七)、麻黄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四)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

医心方》卷十四引《深师方》:恒山丸

药方名称恒山丸

处方大黄1两(一方2两),附子1两(炮),恒山3两,龙骨1两。

制法上药治下筛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诸疟。

用法用量平旦服7丸,未发中间复服7丸,临发服7丸。若不断,至后日复发,更服如此法。

摘录医心方》卷十四引《深师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毒赤丸

    药方名称八毒赤丸别名李子豫赤丸、八毒丸、杀鬼杖、斩鬼丹、杀鬼杖子处方雄黄(研)1两,真珠(研)1两,礜石(泥裹烧半日)1两,牡丹皮1两,巴豆(去皮心,熬)1两,附子(炮)1两,藜芦(炙)1两,蜈蚣1枚

  • 传尸丸

    药方名称传尸丸别名鳗鱼丸处方鳗鲡鱼(半斤外者)7条。制法瓶中先铺薄荷叶4两,入鳗在内,掺干山药粗末斤余,锅内入去心百部1斤,煮3炷香,候鳗烂极去薄荷,取鳗与山药连骨捣烂,焙,为末,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补

  • 加味射干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射干汤处方射干1钱,生地1钱,桔梗7分,连翘7分,黄芩7分,贝母7分,元参7分,甘草7分,荆芥5分,牛蒡7分。功能主治喉痹肿痛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囊秘喉书》卷下

  • 藿黄浸剂

    药方名称藿黄浸剂处方藿香1两,黄精4钱,大黄4钱,皂矾4钱,醋1斤。功能主治止痒,杀虫。主手足癣及甲癣。用法用量将药碾碎,入醋中浸泡,每日振荡数次,5-7天后滤去药滓即成,盛在砂盆中备用。将患病的手、

  • 柴胡桂姜汤

    药方名称柴胡桂姜汤处方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酒芍、桂枝、瓜蒌、牡蛎、干姜。功能主治由阳气素虚,而盛暑之时贪凉饮冷,以致阴气益盛,阳气愈微而发牡疟,属肾,但寒不热,其症四肢厥逆,口鼻冷气,头眩目

  • 褐丸子

    《活幼口议》卷十七:褐丸子药方名称褐丸子处方萝卜子2两(微炒),陈皮(去白)1两,青皮(去白)1两,京三棱(炮)1两,黑牵牛1两半(半炒半生,煿尤佳),蓬莪术(炮)1两,胡椒半两,木香1分。制法上为细

  • 黄柏酒

    药方名称黄柏酒处方黄柏4两,猪胰4两。功能主治润脏滑肌。主有相火而好饮酒者生疮。用法用量生浸,饮之。摘录《医学入门》卷三

  • 莲子粥

    药方名称莲子粥处方莲肉(去心皮)6两,芡仁(炒)4两,白茯苓(水飞)3两。制法上为末和匀。功能主治止渴,止痢,益神安心强志,益气聪耳明目,补脏腑,养气力,润皮肤,肥五脏,补虚羸。主水气。用法用量每1两

  • 益肾散

    药方名称益肾散别名益智散(《丹溪心法》卷四)。处方磁石(火烧醋淬七次,研细,水飞)12克巴戟 大川椒(开口者)各30克沉香石菖蒲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。功能主治补肾通窍。治肾虚耳聋。用法用量每服6克

  • 结靥散

    药方名称结靥散处方白芷1钱,何首乌7分,川芎5分,甘草5分,木通3分,蝉蜕3分,白术2分,荷叶2分。功能主治痘不收,作痒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