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干地黄丸

干地黄丸

《千金》卷八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1两半,茯苓2两,天雄2两,钟乳2两,杜仲42铢,牛膝42铢,苁蓉42铢,柏子仁42铢,桂心1两半,续断1两半,山茱萸1两半,天门冬1两半,松脂30铢,远志30铢,干姜30铢,菖蒲1两,薯蓣1两,甘草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肾虚,呻吟,喜恚怒,反常心性,阳气弱,腰背强急,髓冷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酒送下,1日2次,加至40丸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肾虚风毒袭于髓府,阳衰精冷,故用钟乳、松脂填塞骨空;天雄、姜、桂辟除阴毒;远志、菖蒲通利关窍;余皆辅佐之功,亦可助力成功也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八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4两,天门冬5两,黄耆3两,黄芩3两,大黄3两,黄连3两,泽泻3两,细辛3两,甘草2两,桂心2两,芍药2两,茯苓2两,干漆2两,人参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久服延年,终身不发痈疽。主虚劳客热,数发痈肿疮疖,经年不除。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五香丸”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二十二

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一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生干地黄(微炒)1两1分,桃仁(汤浸,去皮尖双仁,麸炒黄)1两1分,芎?1两,白芷1两,蒲黄1两,当归(微炙)3分,牛膝(酒浸,去苗,切,焙)3分,甘草(炙)3分,芍药3分,牡丹3分,干姜(炮裂)3分,人参3分,桂(去粗皮)3分,水蛭(以糯米少许同炒,米熟为度)30枚,虻虫(去翅足,微炒)30枚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妇人月事欲下,腰腹刺痛,或多或少,或月内再来,或如清水,或似豉汁,心下坚满,沉重虚乏,日渐黄瘦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温酒送下;米饮亦得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一

圣济总录》卷十九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生干地黄(焙)2两半,独活(去芦头)1两半,五味子1两半,桂(去粗皮)1两半,秦艽(去苗土)1两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半,石斛(去根)1两半,远志(去心)1两,肉苁蓉(酒浸,切,焙)1两半,萆薢(炒)1两半,菟丝子(酒浸,别捣)1两半,蛇床子(炒)1两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两半,狗脊(去毛)1两半,桃仁(去皮尖双仁,炒)1两半,诃黎勒皮3两半,槟榔(锉)3两半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去邪益心,悦颜色,壮筋力。主血痹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温酒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十九

《千金》卷十九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7分,蛇床子6分,远志10分,茯苓7分,苁蓉10分,五味子4分,麦门冬5分,杜仲10分,阿胶8分,桂心5分,天雄7分,枣肉8分,甘草10分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虚益气,能食,资颜色,长元阳。主五劳七伤六极,脏腑虚弱,食饮不下,颜色黛黯,八风所伤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酒送下,1日2次。加至30丸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地黄天雄则滋而不壅,桂心得五味则辛而不散,阴阳兼济,寒热交通;麦冬阿胶茯苓地黄之滋阴;苁蓉、远志、蛇床、杜仲天雄之补火;枣肉、甘草通脾津而和寒热诸性也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九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5两,芍药2两,甘草2两,桂心2两,黄耆2两,黄芩2两,远志2两,石斛3两,当归3两,大黄3两,人参1两,巴戟天1两,栝楼根1两,苁蓉4两,天门冬4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壮热人长将服之,终身不患痈疽,令人肥悦耐劳苦。主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酒送下,1日3次。加至20丸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无故脉数,须防发痈,今见肌常壮热,洵是壮火凭凌之象。故以地黄黄芩石斛栝楼清热剂中兼进人参天冬以滋津气;巴戟、苁蓉以摄虚阳;黄耆甘草以固卫气;当归、芍药以和营血;桂心、远志开导伏火;大黄涤除宿热。寓补于泻,而用人参黄耆大黄黄芩祛热,已是举世所昧:至用巴戟、苁蓉助桂心、远志通肾,即先哲方中罕具此法。盖肾窍一通,热邪悉从二便开泄矣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二十二

《外台》卷十七引《古今录验》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5分,干漆4分(熬),萆薢3分,防风2分,椒1分(汗),附子2分(炮)乌头1分(炮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劳损之人,新饮水未散而交接,令人偏枯,身偏不足。

用法用量每服3丸,渐加至5丸,酒送下,1日3次。以知为度。

注意芜荑猪肉、冷水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十七引《古今录验》

普济方》卷三十一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枸杞叶上虫窠子。

制法晒干为末,干地黄为丸。

功能主治益精气,益阳事。主肾家风。

用法用量口服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三十一

《圣惠》卷二十六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2两,柏子仁1两,山茱萸1两,牛膝1两(去苗),肉桂2两(去皱皮),酸枣仁1两(微炒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益筋骨,除四肢疼痛。主筋极。四肢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以温酒送下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二十六

《圣惠》卷四十一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1斤,牛膝1斤(去苗),枳壳5两(麸炒微黄,去瓤),茯神3两,菟丝子5两(酒浸3日,曝干,别捣为末),车前子5两,地骨皮2两,诃黎勒皮3两。

制法上件药,别取生地黄肥者捣绞取汁5升,浸牛膝地黄,晒干;如前又浸,晒干,以地黄汁尽为度,放令干,捣罗为末,炼蜜为丸,如悟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益,乌发。主

用法用量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地黄丸”。

注意忌血食、生葱、大蒜、萝卜等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四十一

《圣惠》卷五十三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别名熟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2两,五味子半两,黄耆3分(锉),枸杞子3分,肉苁蓉3分(酒浸1宿,刮去皱皮,炙干),麦门冬1两半(去心,焙),薯蓣3分,泽泻半两,远志半两(去心),菟丝子2两(酒浸3日,晒干,别捣为末),牛膝半两(去苗),玄参半两,车前子半两,桑螵蛸半两(微炒),白石英1两(细研,水飞过),山茱萸半两,桂心半两,人参半两(去芦头),附子半两(炮裂,去皮脐),牡丹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锉),白茯苓3分。

制法上为末,入石英,研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烦渴,小便数多,味如饧糖,脚弱阴萎,唇干眼涩,身体乏力。

用法用量熟干地黄丸(《鸡峰》卷十九)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十三

《圣惠》卷七十五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1两,芎?3分,白茯苓3分,人参3分(去芦头),当归3分,柴胡半两(去苗),刺蓟半两,桑寄生半两,厚朴1两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,龙骨3分,阿胶3分(捣碎,炒令黄燥),白石脂3分,黄耆半两(锉),甘草1分(炙微赤,锉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和气,安养胎脏。主妊娠气血虚弱,胎不长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以清粥饮送下。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七十五

《千金》卷十二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3两,当归2两,干姜2两,甘草2两,麦门冬2两,黄芩2两,厚朴1两,干漆1两,枳实1两,防风1两,大黄1两,细辛1两,白术1两,茯苓5两,前胡6分,人参5分,虻虫50枚,(庶虫)虫50枚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中理血。主血虚劳。胸腹烦满疼痛,瘀血往来,脏虚不受谷,气逆不得食。

用法用量先食服10丸,1日3次。稍加之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十二

《外台》卷二十七引《延年秘录》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6分,黄耆6分,防风4分,远志4分,茯神4分,栝楼4分,子芩4分,鹿茸(炙)3分,龙骨4分(五色者),人参5分,滑石12分,石苇(汤渍1宿,刮去皮)2分,当归2分,芍药3分,蒲黄3分,甘草(炙)3分,戎盐3分,车前子8分。

制法上为末,以蜜及枣膏各半相和,煎令消散,和药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心神,益脾气,散客热。主心气虚热,小便赤色如浅红花汁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食后少时以粥清送下。日2-3服。稍加至15-20丸,以知为度。

注意忌忧愁在心,并勿食热食及冷水等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二十七引《延年秘录》

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九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生干地黄(酒洗去土,炙令干)2两(锉),干漆(炒令烟出)半两,白术1分半,甘草(炙令赤,锉)1分半,桂(去粗皮)半两,石钟乳(炼成者)1分(研),酸枣仁(微炒,去皮)1分(别研),柏子仁(微炒,别研)1分。

制法除研药外,捣罗为末,和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令人肥白。主虚劳羸瘦,虚损少气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腹温酒送下,夜卧再服,渐增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九

《永乐大典》卷一四九四七引《大方》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1两半,白芍药1两,人参1两,当归1两,芎?1两,阿胶半两(炒),犀角4钱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吐血,下血妄行,血虚月候缩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米汤送下。

摘录《永乐大典》卷一四九四七引《大方》

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二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(焙)1两,五味子1两,菟丝子(酒浸1宿,别捣)1两,蕤仁(去皮,研)1两,车前子1两,细辛(去苗叶)半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,防风(去叉)半两,白茯苓半两(去黑皮),柏子仁(研)半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肝虚,泪出不止,翳晕侵睛,视物不远,或睛昏浊,黑白不明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空心温酒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二

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二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3两半,白茯苓(去黑皮),肉苁蓉(酒浸,去皱皮,切,焙)1两,远志(去心)1两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两半,山芋1两半,山茱萸1两半,蛇床子(微炒)1两半,续断1两半,黄耆(炙,锉)1两半,覆盆子(去萼)1两半,石斛(去根)1两半,巴戟天(去心)1两半,泽泻1两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半,菟丝子(酒浸,别捣)1两1分,桂(去粗皮)1两1分,牡丹皮1两1分,杜仲(去皱皮,锉,炒)1两1分,人参1两1分,鹿茸(去毛,酥炙)1两1分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肾脏虚损,腰重不举,阳气痿弱,肢体瘦瘁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腹温酒送下,1日3次。加至40丸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二

圣济总录》卷十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生干地黄(焙)、白芷当归(切,焙)、没药(研)、乌头(炮裂,去皮脐)、防风(去叉)、木香赤小豆(拣)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末,水浸蒸饼心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走注疼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空心食前冷酒送下,1日2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十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别名生干地黄丸

处方地黄4两,大黄6分,芍药3两,茯苓3两,王不留行3两,甘草3两,远志3两,麦冬3两,人参3两,升麻3两,黄芩3两,桂心6两(1方有枳实3两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消疮疖,退虚热;长服令人肥健。主

用法用量生干地黄丸(《圣惠》卷六十一)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二十二

圣济总录》卷八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(切,焙)1两半,大麻仁(炒,研)1两半,萆薢(炒)1两,五加皮(锉)1两,石斛(去根)1两,赤芍药1两,防风(去叉)1两,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酸枣仁(炒)3分,羌活(去芦头)3分,木香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枚,牡丹皮半两,槟榔2枚(锉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中风,腰脚不随,膝胫沉重,饮食减少,日渐无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,空腹温酒送下,1日2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八

圣济总录》卷一六四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(焙)1两,人参1两,鳖甲(醋炙,去裙襕)1两,肉苁蓉(酒浸、切、焙)1两,白术(炒)3分,续断3分,桂(去粗皮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3分,五味子3分,当归(切,焙)3分,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,羌活(去芦头)半两,白茯苓(去黑皮)半两,黄耆(锉)1两半。

制法上为末,研匀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,体虚羸瘦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丸,温酒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六四

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九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(焙)1两,细辛(去苗叶)1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半两,山芋半两,泽泻半两,干姜(炮)半两,山茱萸半两,牡丹皮半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虚劳腰脚疼痛,羸瘦不能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空腹、夜卧温酒送下。渐加至50丸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九

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七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别名地黄

处方熟干地黄(焙)半两,芍药半两,当归(切,焙)半两,白术半两,桂(去粗皮)1分。

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气血虚弱,囟陷不平。

用法用量地黄丸(《普济方》卷三六三)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七

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四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生干地黄(焙)1两,人参3分,赤苓(去黑皮)3分,天门冬(去心,焙)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咽喉干痛,不能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10丸,米饮送下,1日3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四

圣济总录》卷九十四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(焙)2两,钟乳粉半两,龙骨1两,菟丝子(酒浸1宿,别捣)1两,磁石(火煅,醋淬7遍)1两,芍药1两,黄芩(去黑心)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蛊病。精气不守,便溺出白,少腹冤热而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温酒或盐汤送下,空心、日晚各1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九十四

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九:干地黄丸

药方名称干地黄丸

处方熟干地黄(焙)4两,五味子1两,鹿茸(去毛,酥炙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巴戟天(去心)1两,远志(去心)1两,肉苁蓉(酒浸,切,焙)2两,菟丝子(酒浸,别捣)2两半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补益。主五劳七伤,阳气不足,腰脚酸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30丸,食前枣汤或黄耆汤送下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九

猜你喜欢

  • 崔氏乌头圆

    药方名称崔氏乌头圆处方附子(炮.去皮.脐)、川乌(炮.去皮.脐)、赤石脂,各三两;蜀椒(去目及闭口者.炒出汗)、肉桂(去粗皮)、干姜(炮),各二两。炮制上六件捣,罗细末,蜜和为圆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

  • 附子鹿茸丸

    药方名称附子鹿茸丸处方鹿茸1两,麋茸1两,附子1两,白龙骨1两,麝香1分。制法上为末,以糯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补诸虚不足。主用法用量每服10-20丸,空心、晚食前温酒送下,若觉得力即止,不可

  • 烧脾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烧脾散药方名称烧脾散处方赤芍药、干姜(炮),各六两半。良姜(油炒)十两,甘草(炙)四两。炮制上为末。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,久寒积冷,心气脾痛,冷痰翻胃,脐腹刺痛,呕吐

  • 虎胫骨酒

    《普济方》卷九十七:虎胫骨酒药方名称虎胫骨酒处方石斛(去根)石南叶防风(去芦)虎胫骨(酥炙)当归(去芦)茵芋叶杜仲(锉,炒)川牛膝(去芦)芎劳 川续断金毛狗脊(燎去毛)川巴戟(去心)各30克制法上锉如

  • 固心丹

    药方名称固心丹处方通明朱砂3两(用生绢袋盛,浸于无灰酒2碗半中7日,入银石器内慢火煮令9分干,再以井水浸1宿,研成膏),乳香(以人参汤研如粉,入于朱砂内)1两半,茯神1两半,人参1两半(并入朱砂、乳香

  • 抵当汤

    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抵当汤药方名称抵当汤处方大黄(酒洗.一两)水蛭(十枚.炒.去子杵碎.用石灰炒紫黄色.去灰不用.只宜多炒为妙)虻虫(十枚.去翅足.炒)功能主治太阳病六七日,表证仍在,脉

  • 返阴丸

    药方名称返阴丸处方硫黄半两,消石半两,阳起石半两,太阴玄精石半两,白矾半两,石膏半两(碎)。制法上为末,同入铫子内,熬成汁为度,放冷细研,用水浸炊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助阳消阴。主伤寒阴盛,手足

  • 白虎加苍术汤

    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八:白虎加苍术汤药方名称白虎加苍术汤处方知母180克甘草(炙)60克石膏500克苍术90克粳米90克制法上锉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清热祛湿。湿温病,身热胸痞,多汗,舌红苔白腻。现用于风湿

  • 京墨散

    药方名称京墨散处方飞罗面、细墨。制法用飞罗面不拘多少,微炒过。功能主治内损吐血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浓磨细墨,以茶脚调下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二三一

  • 调气养神汤

  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上册:调气养神汤药方名称调气养神汤处方龙眼肉24克柏子仁15克 生龙骨(捣碎)15克 生牡蛎(捣碎)15克远志(不炙)6克生地黄18克天门冬12克甘松6克 生麦芽9克 菖蒲6克甘草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