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导赤散

导赤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生干地黄木通甘草(生),各等分。

炮制上俰咀。

功能主治治大人、小儿心经内虚,邪热相乘,烦躁闷乱,传流下经,小便赤涩淋涩,脐下满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三钱,水一盏,竹叶少许,同煎至六分,去滓,温服,不拘时服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别名导赤汤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五)。

处方地黄甘草(生)木通各等分

制法上药同为末。

功能主治清心凉血,利水通淋。主心经热盛,心胸烦热,口渴面赤,口舌生疮;心移热于小肠,小便短涩不畅,尿时刺痛,舌红脉数。现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、肥大型前列腺炎等属湿热内蕴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9克,用水150毫升,入竹叶,同煎至80毫升,食后温服。

备注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,兼能养阴;木通竹叶清心降火,利水通淋;生甘草和胃清热,通淋止痛。诸药相合,既能清热凉血,而又利水通淋。由于利水与益阴并重,所以利水而不伤阴。

摘录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

《玉案》卷五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当归5钱,白芍5钱,生地5钱,川芎5钱,甘草4钱,半夏4钱,陈皮4钱,白茯苓4钱,樗白皮4钱,青黛3钱,滑石3钱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赤浊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空心以灯心汤送下。

摘录《玉案》卷五

《医方大成》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牛蒡子(炒)、榆子、槐子(炒)、生干地黄黄芩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心脏积热,上攻眼目,两眦浮肿,血浸白睛,羞明洒泪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食后麦门冬汤调服。

摘录《医方大成》卷七引曾师干家传方

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六引汤氏方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赤芍药半两,羌活半两,防风半两,大黄1钱,甘草1钱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小儿心热,小便赤,眼目赤肿。

用法用量灯心、黑豆煎,食后服。

摘录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六引汤氏方

《眼科全书》卷四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生地、栀子木通甘草、灯心、淡竹根

功能主治泻火退热。主三焦相火炎上,或劳神心事太过,或夜观书史,或能饮酒,或好食五辛诸热物,心之实热侵肝,赤脉穿睛,甚则看物如隔纸绢。

用法用量水煎,食后服。

摘录《眼科全书》卷四

笔花医镜》卷二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麦冬3钱,木通1钱,生地3钱,甘草4分,竹叶10片,车前1钱5分,赤茯苓1钱5分。

功能主治热闭小便不通。

摘录笔花医镜》卷二

《幼科金针》卷上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生地、木通黄芩甘草竹叶、赤茯苓麦冬

功能主治热淋出血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幼科金针》卷上
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木通甘草车前子、瞿麦滑石、赤茯苓、淡竹叶、山栀。

功能主治痘疮收靥后,小便不利,热蓄膀胱者。

用法用量灯心为引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

伤寒六书》卷三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滑石、山栀。

功能主治利小便。主伤寒小水不利,小腹满;或下焦蓄热,或引饮过多,或小水短赤而渴,或得病时无热,谵语烦躁不安,精采不与人相当,脉沉数者。

用法用量寿世保元》本方用茯苓3钱、猪苓2钱、泽泻2钱、桂枝8分、白术1钱5分、甘草8分、滑石3钱、山栀3钱。

中湿身目黄者,加茵陈;水结胸证,加木通、灯心。

注意汗后亡津液与阳明汗多者不宜服。

摘录伤寒六书》卷三

医方简义》卷二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车前子3钱(炒),木通1钱,淡竹叶2钱,生甘草8分,生地6钱。

功能主治心移热于小肠,口糜淋痛。

摘录医方简义》卷二

《宋氏女科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山栀仁(盐水炒)1钱5分,五灵脂1钱,草豆仁1钱,真蒲黄(炒)1钱。

制法上为末。

功能主治妊娠胃脘当心被寒邪所郁,气不通而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1-2匙,以醋汤调下。

摘录《宋氏女科》

《片玉痘疹》卷六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地黄木通、小甘草防风薄荷叶、辰砂。

功能主治痘疮发热有惊搐者。

用法用量灯心为引,水煎服。

摘录《片玉痘疹》卷六

眼科阐微》卷三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木通2钱,生地3钱(酒洗),丹皮2钱(酒洗),犀角末1钱,生甘草1钱,竹叶9片。

功能主治心经实热,两大眼角有赤,内外红丝现,渐入白睛,瘀血堆积不散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眼科阐微》卷三

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五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人参木通麦门冬(去心)、生地黄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小儿疮疹,心经蕴热,睡卧不宁,烦躁而小便不利,面赤多渴,贪食乳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水1小盏,煎至半盏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五

银海精微》卷上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木通甘草栀子黄柏、生地黄知母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目大眦赤脉传睛。

用法用量每服4-5钱,水1钟,入竹叶灯心草同煎,食后服。

摘录银海精微》卷上

《痘疹活幼至宝》卷终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木通8分,赤茯苓(去皮)8分,麦冬8分,车前子(微炒)4分,生地4分,人参2分,甘草2分。

功能主治小儿痘症,小便赤涩者。

用法用量加灯心1团如龙眼大,同煎,饥时服。

摘录《痘疹活幼至宝》卷终

《玉案》卷三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生地1钱,木通1钱,甘草1钱,淡竹叶20片,犀角1钱5分,薄荷1钱5分,连翘1钱5分。

功能主治心经发热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玉案》卷三

《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》卷二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生地、木通茯苓、山栀、甘草

功能主治妇人胎前内热,小便尿血。

摘录《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》卷二

《得效》卷十一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别名实热导赤散

处方生干地黄2两,木通4两,黄芩1两,甘草1两。

制法上锉散。

功能主治宣导。主心气热。

用法用量实热导赤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八四)。

摘录《得效》卷十一

活幼心书》卷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生干地黄(净洗)1两,木通(去皮节)1两,黄芩2钱半,赤茯苓(去皮)2钱半,甘草3钱。

功能主治小儿心经壅热,烦躁睡语,或时复上窜咬牙,小便黄涩,久则成惊,触物易动。

用法用量每服2钱,水1盏,加竹叶3皮,煎7分,不拘时候温服。或加麦门冬(去心)同煎。

摘录活幼心书》卷下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三六引《经验良方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水通1钱,生干地黄2钱,甘草7分,麦门冬(去心)1钱,灯草15茎。

功能主治大人、小儿心经内虚,邪热相乘,烦躁闷乱,传流下经,小便赤涩淋沥,脐下满痛;及血淋。

用法用量水1盏半,煎至7分,食前温服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三六引《经验良方》
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八三引《修月鲁班经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黄连黄芩车前子、木通滑石大黄枳壳各等分。

功能主治通利小便。主痔漏敷后小便不通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一八三引《修月鲁班经》

普济方》卷十六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黄连(去须)1两,麦门冬(去心)1两,半夏(汤泡7次)1两,地骨皮(去木)1两,茯神(去木)1两,赤芍药1两,木通(去节)1两,生地黄(洗)1两,黄芩1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
功能主治心脏实热,口干烦渴;或口舌生疮,惊怖不安。

用法用量每服4钱,水1盏半,加生姜5片,煎8分,去滓服,不拘时候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十六

秘传外科方》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:导赤散

药方名称导赤散

处方地黄2两,黄芩3两。

制法上锉。

功能主治痔漏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水1盏,煎至6-7分,温服。

用药之后,小便恐赤涩,即服之,加滑石甘草、灯心。

摘录秘传外科方》引《李防御五痔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子六一汤

    药方名称莲子六一汤别名甘莲散处方石莲肉(连心)6两,甘草(炙)1两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心热,小便赤浊。用法用量甘莲散《仙拈集》卷二。本方方名,《医统》引作“莲子六一散”。摘录《直指》卷十

  • 侯氏黑散

    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侯氏黑散药方名称侯氏黑散处方菊花300克白术75克细辛23克茯苓23克牡蛎23克桔梗60克防风75克人参23克 矾石23克黄芩38克当归23克干姜23克 芎藭23克桂枝23克制法上十

  • 矾汤

    药方名称矾汤处方白矾4两,皂矾4两,儿茶5钱,柏叶半斤。功能主治手足生紫斑白点,枯厚破裂。用法用量水煎。先用桐油搽患处,以桐油蘸纸燃着,以烟向患处熏之,方将前汤乘滚注盆内,用布盖手入汤内熏之,勿令泄气

  • 茯苓佐经汤

    药方名称茯苓佐经汤处方茯苓1钱,陈皮1钱,半夏1钱,白术1钱,苍术1钱,藿香5分,泽泻5分,甘草5分,葛根5分,柴胡5分,厚朴5分,木瓜5分。功能主治足少阳经为四气所乘,以致腰腿发热疼痛,头目昏眩,呕

  • 固齿丹

    《万病回春》卷五:固齿丹药方名称固齿丹处方生地黄60克 白蒺藜(炒,去刺)60克香附(炒)120克 青盐45克 破故纸(炒)30克没食子(大者)4个制法上药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固齿,乌须。治肾虚,齿牙动摇

  • 附子理苓汤

    药方名称附子理苓汤处方附子(炮)1钱5分,干姜(炮)1钱,甘草(炙)5分,人参(去芦)1钱,白术(炒)1钱,猪苓1钱,赤茯苓(去皮)1钱,泽泻1钱,官桂1钱。功能主治伤寒5-7日,传入三阴,大便自利,

  • 常山柴胡汤

    药方名称常山柴胡汤处方常山1两,柴胡(去苗)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1两,乌梅(去核)半两,半夏(汤洗7遍,炒干)半两,槟榔(锉)半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伤寒后肾疟,腰脊痛

  • 神助散

    药方名称神助散别名葶苈散处方泽泻二两,椒目一两半,猪苓(去黑皮)二两,黑牵牛(微炒.取末)二两半,葶苈(炒香.别研)三两。炮制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十种水气,面目,四肢、遍身俱肿,以手按之,随手而起,咳

  • 加减漏芦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减漏芦汤处方漏芦30克,刘寄奴30克,公英30克,地丁30克,双花30克,连翘30克,柴胡13克,海藻15克,元参12克,香附12克,大贝12克,皂刺10克。功能主治理气活血,软坚散结,疏肝

  • 回阳玉龙膏

    药方名称回阳玉龙膏别名玉龙膏(《理瀹骈文》)。处方草乌90克(炒)南星(煨)30克 军姜60克(煨)白芷30克(不见火)赤芍药30克肉桂15克(不见火)功能主治温经回阳,活血止痛。治一切阴证疮疡,阴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