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厚朴麻黄汤

厚朴麻黄汤

金匮要略》卷上:厚朴麻黄汤

药方名称厚朴麻黄汤

别名厚朴石膏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七)。

处方厚朴9克麻黄12克石膏9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小麦30克五味子6克

功能主治治咳而脉浮者。

用法用量上九味,以水1.2升,先煮小麦熟,去滓,纳诸药,煎取700毫升,温服100毫升,一日三次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上

《金匮》卷上:厚朴麻黄汤

药方名称厚朴麻黄汤

别名厚朴石膏

处方厚朴5两,麻黄4两,石膏鸡子大,杏仁半升,半夏半升,干姜2两,细辛2两,小麦1升,五味子半升。

功能主治咳而脉浮。咳而大逆,上气胸满,喉中不利,如水鸡声,其脉浮者。

用法用量厚朴石膏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七)。

各家论述1.《医门法津》:若咳而其脉亦浮,则外邪居多,全以外散为主,用法即于小青龙汤中去桂枝、芍药、甘草,加厚朴石膏小麦,仍从肺病起见。以故桂枝之热,芍药之收,甘草之缓,概示不用,而加厚朴以下气,石膏以清热,小麦引入胃中,助其升发之气,一举而表解脉和,于以置力于本病,然后破竹之势可成耳。一经裁酌,直若使小青龙载肺病腾空而去。

2.《沈注金匮要略》:此以脉之浮沉而分肺之营卫受病也。咳而脉浮,风邪在卫,即肺胀之类,其病尚浅,当使邪从表出。故以厚朴杏仁下泄胸中气实,麻黄开腠驱邪、石膏以清风化之热,辛、半、干姜兼驱客寒而涤痰饮,五味收肺之热,小麦以调脾胃也。

3.《古方选注》:厚朴麻黄汤,大、小青龙之变方也。咳而上气作声,脉浮者,是属外邪鼓动下焦之水气上逆,与桂枝、芍药、甘草和营卫无涉。故加厚朴以降胃气上逆,小麦以降心气来乘,麻、杏、石膏仍从肺经泄热存阴,细辛半夏深入阴分,祛散水寒,干姜、五味摄太阳而监制其逆,一举而泄热下气,散邪固本之功皆备,则肺经清肃之令自行,何患咳逆上气作声有不宁谧者耶?

临床应用咳嗽:朱某,病患咳嗽,恶寒头疼,胸满气急,口燥烦渴、尿短色黄,脉浮而小弱。以《金匮》厚朴麻黄汤服药三剂,喘满得平,外邪解,烦渴止。再二剂,诸恙如失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上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荆散

    药方名称黄荆散处方黄荆子不拘多少(炒)。功能主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古今医鉴》卷五

  • 苦参石膏汤

    药方名称苦参石膏汤处方苦参2两,生葛2两,石膏4两,湿地黄4两,栀子仁1两半,茵陈1两半,芒消1两半,香豉半斤,葱白半斤。功能主治黑骨温证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以水8升,煎至3升半,去滓,下芒消烊化

  • 六味加肉桂汤

    药方名称六味加肉桂汤处方熟地、丹皮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萸肉、加肉桂少许,或加人中黄。功能主治虚火牙疳。摘录《医门补要》卷中

  • 视星膏

    药方名称视星膏处方黄连苦参各3克 乌鱼骨蕤仁(去皮)草龙胆 白丁香石决明各15克制法上药七味,用水300毫升,熬至50毫升,去滓,入白沙蜜120克再熬稠,入轻粉、铜绿、龙胆各1.5克,马牙消、硇砂、硼

  • 柴胡橘皮汤

    药方名称柴胡橘皮汤处方柴胡、橘皮、黄芩、半夏、人参、白茯苓各等分。制法上锉细。功能主治疹子出后,毒邪壅遏,尚未出尽,拂拂发热,烦闷不宁,如蛇在灰,如蚓在尘之状,烦躁呕泄者。用法用量加竹菇1团,生姜3片

  • 复方木贼汤

    药方名称复方木贼汤处方木贼30克,苡仁30克,板蓝根30克,连翘30克,香附15克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活血散结。主气血失和,腠理不密,复感外邪,凝聚肌肤而成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余药渣

  • 橘子酒

    药方名称橘子酒别名橘核酒处方橘子(炒,去皮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坠堕打扑,闪肭腰痛,恶血蓄瘀,痛不可屈伸。用法用量橘核酒(《准绳·类方》卷四)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三一二引《圣济总录》

  • 葱利汤

    药方名称葱利汤处方乌头1分(炮),恒山1分,甘草1分,葱利(或是藜芦)1分,桃花1分。功能主治邪发无常,骂詈与鬼语。用法用量上以好酒4升,煎取1升,顿服。大吐。摘录《医心方》卷三引《经心录》

  • 定喘款气丸

    药方名称定喘款气丸处方苦葶苈(纸上炒)2两,马兜铃根1两,麻黄(去根节)1分,桑根白皮(锉)1分。制法上为末,用蒸枣肉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肺腑气虚,触冒风冷,呼吸邪气,喘促痞闷,眠睡不得。用法用

  • 天下第一金疮药

    药方名称天下第一金疮药处方雄猪油620克松香180克 面粉(炒,筛)120克麝香1.5克 黄蜡180克樟脑90克(研极细)冰片1.8克血竭30克儿茶30克乳香30克(去油)没药30克(去油)制法上药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