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乳香圆

乳香圆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乳香圆

药方名称乳香圆

处方糯米(炒)、川乌头(炒.去皮.尖)、五灵脂(去砂土),各二两。乳香(研)、白芷藿香叶(洗)、天南星(炮)、没药(研)、荆芥(去枝.梗)、赤小豆(生)、骨碎补(去毛)、白附子(炮),各一两。松脂(研)半两,香墨(煅)、草乌头(炮.去皮.脐),各五两。

炮制上为细末,酒煮面糊圆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,左瘫右痪,口眼喝斜,半身不遂,语言蹇涩,精神恍惚,痰涎壅塞,手足曳,筋脉拘挛,或遍身顽痹,走注疼痛,脚膝缓弱,行步艰辛。

又治打扑损伤,瘀血不散,痛不可忍,或行路劳伤,脚膝浮肿疼痛,或肾脏风毒,上攻面肿耳鸣,下注,脚膝沉重,并皆治之。

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一十五圆,冷酒吞下,茶清亦得,不拘时。

注意忌热物一时辰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乳香圆

药方名称乳香圆

处方枳壳(去瓤.麸炒)、牡蛎(火椴)、荜澄茄芫青(去头.翅.足.糯米炒.以米黄色为度)、大黄(蒸.焙)、鹤虱(炒),各半两;白丁香乳香(研),各一分。

炮制上为末,粟米糊圆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诸痔下血,肛边生肉,或结核肿疼,或生疮痒痛,或大便艰难。肛肠脱出。

又治肠风下血,无问新久,及诸俈,根在脏腑,悉能治之。

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十五圆。

如冶肠风,腊茶清下。

诸痔,煎薤白汤下。

诸俈,煎铁屑汤下,并食前服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扶老强中丸

    药方名称扶老强中丸处方吴茱萸(拣净,炒)4两,干姜(炮)4两,大麦糵(炒)10两,神曲(锉,炒)20两(一方有陈皮2两,青皮2两)。制法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久服温暖五脏,大建脾胃,

  • 澡豆

    药方名称澡豆处方大豆黄150克苜蓿零陵香子赤小豆(去皮)各60克丁香15克麝香3克冬瓜仁茅香各17克猪胰5具(细切)制法上九味,捣细过罗,与猪胰混合,曝干再捣,筛取细末。功能主治治手干燥。用法用量用时

  • 抵圣太白膏

    药方名称抵圣太白膏处方白胶香14两(研为细末),乳香1两(别研),定粉2两,白蔹6钱,白芷6钱(锉碎)。制法以麻油4两,炼白蔹、白芷,候焦黄色,漉去二物,次下白胶香,候熔退火,次入乳香、定粉,再搅匀,

  • 消风玉容散

    药方名称消风玉容散处方绿豆面90克 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30克 熬白食盐15克制法共研细末,加冰片105克,再研匀收贮。功能主治疏风清热。治肺胃风热上升,面上生风癣,初如痞喑,或渐成细疮,时作痛痒。用法

  • 猪肚粥

    药方名称猪肚粥处方雄猪肚1具粳米100克 豆豉 葱 椒 姜各适量制法先将猪肚洗净,煮取浓汤,去肚,入粳米煮作粥,再下豉、葱、椒、姜等调料。功能主治补中气,健脾胃。可治糖尿病。用法用量任意食用。摘录《食

  • 槐皮浆

    药方名称槐皮浆处方槐白皮半斤(切,以苦酒2升浸半日)。功能主治蠷螋尿疮。用法用量上将酒洗疮上,1日数次。更将赤小豆为末,以此酒调,涂之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四九

  • 白术酒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:白术酒药方名称白术酒处方白术。制法上为细散。功能主治产后风痉,兼治中风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,温酒调下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一《圣惠》卷七十四:白术酒药方名称白术酒处方白术1两,

  • 厚朴大黄汤

    《金匮要略》卷中:厚朴大黄汤药方名称厚朴大黄汤别名枳朴大黄汤(《赤水玄珠》卷四)。处方厚朴15克大黄18克枳实9克功能主治治支饮胸满者。用法用量上三味,以水1升,煮取200毫升,分二次温服。摘录《金匮

  • 椒附酒

    药方名称椒附酒别名椒附汤处方蜀椒(去目并闭口者)1两,附子(去皮脐)1两,生干地黄(焙)1两,当归1两,牛膝(去苗)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薏苡仁1两,酸枣仁1两,麻黄(去根节)1两,杜仲(去粗皮)

  • 防风当归饮子

    药方名称防风当归饮子别名防风当归饮处方防风1两,当归1两,大黄1两,柴胡1两,人参1两,黄芩1两,甘草1两(炙),芍药1两,滑石6两。制法上锉。功能主治宣通气血,调顺饮食,泻心肝之阳,补脾肾之阴。主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