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鲨鱼骨

鲨鱼骨

药材名称鲨鱼骨

拼音Shā Yú Gǔ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真鲨、科动物阔口真鲨或其他鲨鱼的骨骼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charhinus latistomus Fang et Wang

采收和储藏:捕得后,去肉取骨,洗净,晾干。

原形态阔口真鲨,体纺锤形。一般长达1m。头宽扁。吻突出,前端钝圆,背视弧形。眼圆形,瞬膜发达。鼻孔宽大,斜侧位。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,后鼻瓣不分化。口长约为口宽的1/2。唇褐短小,上颌牙宽扁三角形,下颌牙较狭而直,牙边缘均具细锯齿。/喷水孔消失。鳃孔5个。背鳍2个,第1背鳍颇大,起点与胸鳍基底后端相对。第2背鳍小,等于臀鳍,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。胸鳍近镰状,后缘凹入。腹鳍比第2背鳍稍大,近方形,位于两背鳍间中部下方。尾鳍宽长,超过头长,下叶前部呈三角形突出。后部有一缺刻。体青褐色或灰褐色,腹面白色,各鳍灰褐色,后缘色较淡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栖息于暖温性近海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东海和黄海。

药理作用1.抗肿瘤作用,鲨鱼软骨提取物中含有1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,它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,通过阻止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生长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。

2.抗凝血作用,利用姥鲨软骨中分离提取的鲨鱼骨粘多糖给家兔静注,可使凝血时间、凝血酶原时间、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处长。对纤维蛋白原含量、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,表明鲨鱼骨多糖具有抗凝血活酶样作用和抗凝血酶样作用,其作用机制与肝素相似。

3.抗血栓作用,从姥鲨鱼软骨提取的酸性粘多糖给大鼠腹腔注射12.5mg/kg、5mg/kg、25mg/kg、50mg/kg,可显着抑制体外血栓形成;家兔静注12mg/kg、24mg/kg可显着抑制体内血栓形成。

性味味咸;性平

功能主治祛风湿;止痛;止泻。主风湿性关节炎;头痛;腹泻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适量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本猪毛菜

    药材名称木本猪毛菜拼音Mù Běn Zhū Máo Cài别名白木本猪毛菜来源药材基源:为藜科植物本本猪毛菜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sola arbuscula Pal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

  • 岩菖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岩菖蒲药材名称岩菖蒲拼音Yán Chānɡ Pú别名岩七、兰花岩陀出处《云南中草药》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根茎。全年可采,除去叶鞘及须根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

  • 椰子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椰子瓤药材名称椰子瓤拼音Yē Zi Ránɡ出处《本草衍义》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(椰肉)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椰子皮"条。化学成分椰子含油35~45%

  • 海蛤壳

    药材名称海蛤壳拼音Hǎi Há Ké别名海蛤(《本经》),蛤壳(《本草原始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。4~10月间捕捉。获得后去肉,洗净晒干。原形态

  • 野香茅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香茅药材名称野香茅拼音Yě Xiānɡ Máo别名香茅、香茅草出处《庐山中草药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。夏、秋两季,于阴天或早上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须状。茎高30

  • 刺楸

    药材名称刺楸拼音Cì Qiū别名鸟不宿、钉木树、丁桐皮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 Koidz.,以根、根皮或树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

  • 一扫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一扫光药材名称一扫光拼音Yì Sǎo Guānɡ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双花千里光Seneeio dianthus Franch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集全草,切段晒干。性味苦

  • 消毒药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消毒药药材名称消毒药拼音Xiāo Dú Yào别名如意草、箭头草(《山西通志》),罐嘴菜、小犁头草、地黄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堇菜科植物

  • 葱白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葱白药材名称葱白拼音Cōnɡ Bái别名大葱来源本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.,以鳞茎或全草入药。全草四季可采,洗净鲜用;葱白(鳞茎)用时

  • 小叶寄树兰

    药材名称小叶寄树兰拼音Xiǎo Yè Jì Shù Lán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小叶寄树兰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biquetia succisa(Lindl.)Tang et Wang [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