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驳骨丹

驳骨丹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驳骨丹

药材名称驳骨丹

拼音Bó Gǔ Dān

别名小驳骨、细叶驳骨兰、臭黄藤

来源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[Justicia gendarussa L. F.]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
性味辛,微酸、平。

功能主治续筋接骨,消肿止痛。用于骨折,扭挫伤,风湿性关节炎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驳骨丹

药材名称驳骨丹

拼音Bó Gǔ Dān

别名接骨草、四季花(《群芳谱》),小还魂(《岭南采药录》),百节芒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小叶金不换、小驳骨、小接骨草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驳骨消、驳骨草、骨碎草、大力王、长生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细骨风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
来源爵床科植物裹篱樵茎叶。7~8月采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原形态灌木,全体无毛,高可达1.5米。叶互生,有短柄,披针形,长4~14厘米,宽1~2厘米,全缘,先端渐尖。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脓内,长4~10厘米,往往成圆锥状;花下苞片狭小,短于萼,常脱落;萼5齿裂,线形,长约3毫米;花冠唇形,白色或粉红色,有紫斑,长约1.2厘米;雄蕊2,着生于花冠喉部,突出,药室高低不等,其中一室的基部延长;子房上位,花柱线形,短2裂。蒴果棒状,长约1.2厘米,无毛。花期初夏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地阴湿处、沟谷间。常栽培作绿篱。分布广东、台湾、广西等地。

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裹篱樵碱和挥发油。

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(1~2克/公斤、可使大鼠体温升高;剂量过大(10~20克/公斤)则使体温降低,剧烈泻下,终致死亡。

性味辛,温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,性温。"

②《本草求原》:"辛,平。"

③《陆川本草》:"辛苦,微温。"

功能主治祛瘀生新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骨痛。
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治折伤,续断骨,捣罨。"

②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风邪,理跌打,调酒服。"
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理跌打伤,内服能去瘀生新。"

④《陆川本草》:"治风湿骨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6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、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
复方①治骨折,无名肿毒:小驳骨鲜草捣烂或干草研末,用酒、醋调敷患处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②治跌打扭伤,风湿性关节炎:小驳骨五钱至一两(鲜者一至二两)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驳骨丹

药材名称驳骨丹

拼音Bó Gǔ Dān

英文名Common Gendarussa Herb

别名接骨草、四季花、小还魂、百节芒、小叶金不换、小驳骨、小接骨草、驳骨消、驳骨草、骨碎草、大力王、长生木、尖尾峰、接骨筒、细骨风、白及

出处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驳骨丹的茎叶或全株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ndarussa uulgaris Nees [Justicia gen-darssa burm. F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驳骨丹干 亚灌木,直立无毛,高约1m。茎圆柱形,节膨大,分枝多,嫩枝常深紫色。叶对生;纸质;叶柄长不及1cm;叶片狭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,长5-10cm,宽5-15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全缘;侧脉每边6-8条,呈深紫色。穗状花序顶生,上部密生,下部间断;苞片对生,每苞片中有花2室数朵;萼近相等的5裂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长约4mm;花冠白色或粉红色,长约1.3mm,花冠管圆筒状,叫做部稍扩大,冠檐二唇形,上唇长圆状卵形,下唇浅3裂;雄蕊2,花丝稍扁,花药具阔面斜的药隔,药室2,一个基部有尾状附属物;子房每室有2个胚珠,花柱线形。蒴果棒状,长1.2cm,无毛。花期春季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村旁或路边的灌丛中,赤有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多分枝,小枝有四棱线,节处膨大,嫩枝绿色。叶多皱缩,完整叶片狭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,长4-14cm,宽1-2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青绿色,下面黄绿色,光亮;中脉粗大,与侧脉均呈深紫色,或有时侧脉半透明。气微,味淡。

化学成分叶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1]。

根含生物碱爵床脂素(justicin)和挥发油[2]。

药理作用根煎剂或醇提取物(1-2g/kg)可使大鼠体温升高;剂量过大(10-20g/kg)则使体温降低,剧烈泻下,终致死亡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平

归经归肝;肾;肺经

功能主治祛风湿;散瘀血;续筋骨。主风湿痹痛;月经不调;产后腹痛;跌打肿痛;骨折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调敷衍;或煎汤熏洗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治折伤,续断骨,捣罨。

2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风邪,理跌打,调酒服。

3.《岭南采药录》:理跌打伤,内服能去瘀生新。

4.《陆川本草》:治风湿骨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天蠄蟧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飞天蠄蟧药材名称飞天蠄蟧拼音Fēi Tiān Qín Liáo别名桫椤、刺桫椤、山蠄蟧、山棕、龙骨风、树蕨、大贯众来源为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

  • 荠宁

    药材名称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荠宁Mosla grosseserrata Maxim.[Orthodon grosseserratus (Maxim.) Kudo],以根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。

  • 五桠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五桠果药材名称五桠果别名西湿阿地[僾尼]来源五桠果科(锡叶藤科)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.,以根、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酸、涩,平。功能主治收敛,解毒。主治疟

  • 老鸦胆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老鸦胆根药材名称老鸦胆根拼音Lǎo Yā Dǎn Gēn出处《广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根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,晒干。化学成分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成分较果实中为少(参见"

  • 蓍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蓍实药材名称蓍实拼音Shī Shí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。9~10月,果熟时采收,晒干。性味①《本经》:"苦,平。"②《别录》:"酸

  • 威灵仙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威灵仙药材名称威灵仙拼音Wēi Línɡ Xiān英文名RADIX CLEMATIDIS别名铁脚威灵仙、百条根、老虎须、铁扫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

  • 千层塔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千层塔药材名称千层塔拼音Qiān Cénɡ Tǎ别名蛇足草、狗牙齿、直立石松、矮松、山芝、虱子草[贵州]、金不换[福建]来源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蛇足石松Lycopodium

  • 荚蒾根

    药材名称荚蒾根拼音Jiá Mí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dilatatum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段,晒干。原形态荚蒾落

  • 心叶黄花仔

    药材名称心叶黄花仔拼音Xīn Yè 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、白痴头婆、索仔草、娃儿草、小桐麻、大黄花母、生毛英仔草、软枝虱母头、生毛虱母头、小号山胶播、圆叶金、午时花、圆叶咳觑草、黄花少

  • 十大功劳

    药材名称十大功劳拼音Shí Dà Gōnɡ Láo别名黄天竹、土黄柏、刺黄柏、刺黄芩[四川]、木黄连来源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株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(Fort.) Carr.及狭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