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香蒲

香蒲

药材名称香蒲

拼音Xiānɡ Pú

别名蒲(《诗经》),睢、睢蒲(《本经》),醮、醮石(《吴普本草》),甘蒲(《唐本草》),蒲黄草(《经效产宝》),鬼蜡烛(《类证活人书》),水蜡烛(《广东新语》),蒲草、莎草、板枝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蒲包草(《纲目拾遗》),随手香(《草木便方》),毛蜡烛(《天宝本草》),金簪草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芦烛、芦油烛(《闽东本草》)。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、狭叶香蒲、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

原形态①长苞香蒲

多年生草本,高1.5~3米。根茎横走,有须根。茎直立。叶狭线形,宽7~12毫米,有时宽达15~20毫米,叶鞘圆筒形,半抱茎。花小,单性,雌雄同株,集合成圆柱状肥厚的穗状花序;雌、雄花序离生,雄花序在上部,雌花序在下部,相隔约3厘米;雌、雄花的花被均退化成鳞片状或成茸毛;雄花具雄蕊3,毛长于花药,花粉粒单生;雌花有小苞,匙形,与柱头等长,小苞与花柱均较白毛为长。果穗长短变化很大,通常短于雄花序,长约15厘米,直径15~30毫米,赭褐色。坚果细小,无槽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
生池沼、水边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。

②狭叶香蒲

多年生草本,高1.5~3米。根茎匍匐,须根多。叶狭线形,宽5~8毫米,稀10毫米。花小,单性,雌雄同株,穗状花序,长圆柱形,褐色;雌雄花序离生,雄花序在上部,长20~30厘米,雌花序在下部,长9~28厘米,具叶状苞片,早落;雄花具雄蕊2~3枚,基生毛较花药长,顶端单一或2~5分叉,花粉粒单生;雌花具小苞片,匙形,较柱头短,茸毛早落,约与小苞片等长,柱头线形或线状长圆形。果穗直径10~15毫米,坚果细小无槽,不开裂,外果皮不分离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
生浅水中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。

③宽叶香蒲

多年生草本,高1~2.5米。根茎粗壮,横走。叶阔线形,长约1米,宽10~15毫米,先端长尖,基部鞘状,抱茎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穗状花序圆柱形;雌雄花序紧相连接,雄花序在上,长8~15厘米,或稍短,成熟时直径1.5~2厘米;雌花序长约10厘米,直径约1.5厘米,具2~3片叶状苞片,早落;雄花具雄蕊3~4枚,花丝丝状,基生白毛较花药短,有时顶端分叉,花粉黄色,花粉粒集为4合体;雌花基部无小苞,具子房柄,基部的毛常较柱头稍短。果穗粗,直径约2厘米,坚果细小有槽,常于水中开裂,外种皮分离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月。

生河流两岸、池沼等地水边,以及沙漠地区的浅水滩中。分布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。

以上几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(蒲蒻)、花粉(蒲黄)、果穗(蒲棒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化学成分宽叶香蒲全草含多量维生索B1、B2和C。含钙量极低。

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,乳痈。

《本草汇言》:"润燥凉血,去脾胃伏火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;研末或烧灰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小便不利:蒲灰七分,滑石三分。上二味杵为散。饮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蒲灰散)

②治关格上下不通,膈中觉有所碍,欲升不升,欲降不降,升降不行,饮食不下,大便不出:真香蒲末一两,半夏曲六钱,川贝母五钱,苏子四钱,茯苓三钱,白术二钱,枳实沉香各一钱。俱为极细末,炼蜜丸,如黍米大。每空心服二钱,豆腐浆送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③治产后妒乳并痈:蒲黄草,熟捣,敷肿上,日三度易之,并叶煎汁饮之亦佳,食之亦得。(《经效产宝》)

备注除上述品种外,尚有下列同属植物的全草亦同等入药:

①线叶香蒲,雌雄花序不相连接,雄花序较雌花序为长;叶宽2~3毫米,叶鞘达茎中部以上。

②小香蒲,雌雄花序不连接,中间相距0.5~3厘米,雌花序长3~3.5厘米;叶宽2~3毫米,叶鞘多近茎基部。

③东方香蒲,雌雄花序紧相连接;叶狭长线形,宽6~8毫米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黑果

    药材名称左黑果别名救军粮来源杜鹃花科左黑果Vaccinium fragile Franch. var. mekongense (W. W. Sm.) Sleum.,以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功能主治收

  • 牛角藓

   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to

  • 飘带草

    药材名称飘带草拼音Piāo Dài Cǎo来源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飘带草Bupleurum candollei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性味苦、微辛,平。功能主治解毒,祛风

  • 鲫鱼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鲫鱼药材名称鲫鱼拼音Jì Yú别名鲫、鲋来源鲤形目鲤科鲫鱼Carassius auratus (L.),以全鱼(去鳞及内脏)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功能主治滋补

  • 吴茱萸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吴茱萸根药材名称吴茱萸根拼音Wú Zhū Yú Gēn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。9~10月采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吴茱萸&quo

  • 六月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六月青药材名称六月青别名汗斑草来源爵床科六月青Goldfussia psilostachys (C. B. Clarke ex W. W. Smith)Brem.,以茎、叶入药。生

  • 水茄冬果

    药材名称水茄冬果拼音Shuǐ Qié Dō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rringtoniaracemosa(L.)Spreng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果

  • 银不换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银不换药材名称银不换拼音Yín Bú Huàn别名毛蔘箕藤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银锁匙、金线风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  • 癞树叶

    药材名称癞树叶拼音Lài Shù Yè别名毛梾来源山茱萸科癞树叶Cornus walteri Wanger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江苏。功能主治治漆疮。用法用量鲜叶捣烂外涂

  • 牡荆沥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牡荆沥药材名称牡荆沥拼音Mǔ Jīnɡ Lì别名牡荆汁(《登真隐诀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。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,两端架于砖上,其下以火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