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青兔耳风

青兔耳风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青兔耳风

药材名称青兔耳风

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

别名走马胎、青毛走马胎肺心草、罗汉草、血筋草

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 rubinervis Chang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去杂质晒干。

性味苦、辛,温。

功能主治祛风散寒,止咳,止痛。用于风寒咳嗽,头痛,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;外用治淋巴结结核,毒蛇咬伤。

用法用量1~3钱,水煎或泡酒服;外用适量,干品研粉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注意孕妇及热症咳嗽忌用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青兔耳风

药材名称青兔耳风

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

别名走马丹(《峨嵋药植》),紫背金牛、紫背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罗汉草、走马胎、土兔耳风、血筋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脉兔耳风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20~60厘米。根茎匍匐,须根多,较长。叶基生,通常5~7;叶柄长约3~11厘米,有棕色绒毛;叶片卵状长椭圆形,长3~10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钝尖,全缘或呈疏波状,基部心脏形,叶脉较显着,上面绿色,下面紫红色,两面及边缘皆具棕色绒毛。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。直径约10毫米;总苞圆管状,苞片质硬,多数,呈覆瓦状排列;管状花,两性,3或4朵;花冠5裂,裂片线形;雄蕊5,花药基部箭形。瘦果倒披针形,扁平而有纵线条;有多数白色羽状冠毛。花期秋季。果期翌年3~4月。

生境分部生长于中山区及低山区的悬岩陡壁上或林边岩石上。分布四川等地。

性味《成都中草药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治风寒咳嗽,头风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
①《峨嵋药植》:"治跌打损伤。"
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解毒,治咳,调经活血。"
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风寒咳嗽,风湿筋骨痛,头风;外用包敷痰症;能坠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风寒咳嗽:青兔耳风加黄糖熬水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②治久年头风痛:青兔耳风,炖猪脑顶内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青兔耳风

药材名称青兔耳风

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

英文名Herb of Rednerve Ainsliaea

别名走马丹、紫背金牛、紫背草走马胎、土兔耳风、血筋草、罗汉草

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红脉兔耳风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insliaea rubrinervis Chang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红脉兔耳风多年生草本,高约20-60cm。根茎匍匐,须根多数,稍长。叶基生;叶柄长3-11cm,具棕色绒毛;叶片卵状长椭圆形,长3-10cm,宽2-5cm,先端钝尖,全缘呀呈疏波状,基部浅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苍白,仅具紫红色的脉,两面及边缘皆具棕色绒毛。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;总苞圆筒状;苞片质硬,呈覆瓦状排列;管状花两性,3或4朵;花冠5裂,裂片线形;雄蕊5,花药基部箭形。唐果倒披针形,冠毛羽状,白色。花期秋季。果期翌年3-4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区悬崖陡壁上或林边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等地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温

功能主治祛风散寒;行瘀止痛。主风寒咳嗽;头风痛;牙痛;风寒湿痹;跌打瘀肿;深部脓肿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
注意孕妇慎服。

各家论述1.《峨嵋药植》:治跌打损伤。

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解毒,治咳,调经活血。
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风寒咳嗽,风湿筋骨痛,头风;外用包敷痰症;能坠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辣烟

    药材名称野辣烟拼音Yě Là Yān别名午香草、香附草、香辣烟来源菊科香青属植物粘毛香青Anaphalis bulleyana (J. E. Jeffr.)Chang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

  • 茄稞虫

    药材名称茄稞虫拼音Qié Kē Chónɡ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寄居于茄科植物茄子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"治男女童痨。"复方治男女童痨,其

  • 白蓝翠雀花

    药材名称白蓝翠雀花拼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lp

  • 青箭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青箭药材名称青箭拼音Qīnɡ Jiàn别名竹节黄(《中草药植物》)、小接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柔刺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。原形态披散草本。茎

  • 点头菊

    药材名称点头菊拼音Diǎn Tóu Jú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点头菊的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35厘米。根茎短,有宿存残叶基。叶根出,具柄;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,全

  • 山东肿足蕨

    药材名称山东肿足蕨拼音Shān Dōnɡ Zhǒnɡ Zú Jué英文名Chinese Hypodematium出处始载于《蕨类名词及名称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肿足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的全草或叶。拉丁植物

  • 乌苏里黄芩

    药材名称乌苏里黄芩拼音Wū Sū Lǐ Huánɡ Qín别名小黄芩、胡黄芩、黄底芩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乌苏里黄芩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pekinbensis Max

  • 过路惊

    药材名称过路惊拼音Guò Lù Jīnɡ英文名Fourangled Bredia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过路惊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edia quadrang

  • 羊哀

    药材名称羊哀拼音Yánɡ āi别名山羊胃结石来源偶蹄目牛科山羊Capra hircus L.,以胃结石入药。生境分部西北、华北、西南。性味淡,温。功能主治降胃气,解毒。主治反胃吐食,噎膈噫气

  • 北方点地梅

    药材名称北方点地梅拼音Běi Fānɡ Diǎn Dì Méi别名雪山点地梅、喉咙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北点地梅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drosace septentrionai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