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铜锤玉带草

铜锤玉带草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铜锤玉带草

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

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

别名地钮子、地茄子、地浮萍

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tia mummularia A. Brown et Aschers.,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
性味辛、苦,平。

功能主治祛风利湿,活血散瘀。用于风湿疼痛,月经不调,白带,遗精;外用治跌打损伤,创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1~2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
注意孕妇忌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铜锤玉带草

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

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

别名茄子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翳子草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地浮萍小铜锤、地钮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地扣子(《贵州植药调查》),地石榴、米汤果(《云南中草药》),扣子草、马莲草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,铜锤草、红头带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
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来源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全草。夏季采集。

原形态一年生匍匐草本,长30~50厘米。须根较多,微黄色。茎呈方形,绿色带紫,有短柔毛,节处生根,肉质。单叶互生,具短柄,柄长2~5毫米,叶片圆形至心状卵圆形,长1~1.5厘米,宽1~2厘米,先端钝,基部心脏形,边缘有粗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脉掌状,5~7条,叶面脉上疏生短毛,叶背脉隆起,上被长柔毛。花小,呈淡紫色,单生于叶腋或与叶对生;花梗长1~2厘米,基部膨大;花萼基部合生,壶状,萼齿5裂,裂片狭长披钟形,边缘有肉刺;花冠左右对称,2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管上;子房下位,2室,柱头2裂。浆果,椭圆形,长1~1.5厘米,紫蓝色,萼齿宿存,内藏多数种子。种子细小,鲜红色,卵圆形。花期4~5月。

本植物的果实(地茄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田坎边,或山林阴处。分布西南、华南和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。

性味甘苦,平。

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甘苦,平。"

②《贵州植药调查》:"辛甘苦,平。"

③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微温,味涩甜麻。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祛风利湿,活血,解毒。治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,乳痈,无名肿毒。

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解毒,去翳。"

②《贵州植药调查》:"补虚弱,清肺热,退翳。"

③《云南中草药》:"活血祛瘀,除风利湿。"

④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"消炎解毒,补虚,退翳;治虚弱,咳吐浓痰,目翳,乳痈,无名肿毒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水,3~5钱;研末,3~4分。外用:捣敷。

注意《云南中草药》:"孕妇忌服。"

复方①治风湿疼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:铜锤玉带草三至五钱,煎水服或配伍用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②治跌打损伤,骨折:鲜铜锤玉带草捣烂敷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铜锤玉带草

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

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

英文名Herb of Common Pratia

别名茄子草、翳子草、地浮萍、扣子草、马莲草、铜锤草、红头带、土油甘、白路桥、三脚丁

出处出自《贵阳民间药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atia nummularia (Lam.) A.Br.et Ascher. [Lobelia nummularia Lam.; P.beonifolia Lindl.;P.zeylanica Hassk.]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铜锤玉带草 多年生草本,长12-55cm。有白色乳汁。茎平卧,被开展的柔毛,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长或短的分枝,节上生根。叶互生;叶柄长2-7mm,被开展柔毛;叶片心形或卵形,长0.8-1.6cm,宽0.6-1.8cm,先端钝圆或急尖,基部斜心形,边有牙齿,两面疏生短柔毛;叶脉掌状。花单生叶腋;花梗长0.7齿,两面疏生短柔毛;叶脉掌状。花单生叶腋;花梗长0.7-3.5cm,无毛;花萼筒坛状,长3-4mm,宽2-3mm,无毛,裂片条状披针形,伸直,长3-4mm,每边生2或3枚小齿;花冠紫红色、淡紫色、绿色或黄白色、长6-7(-10)mm,花冠筒外面无毛,内面被柔毛,檐部二唇形,裂片5,上唇2裂片条状披针形,下唇裂片披针形;雄蕊在花丝中部以上连合,花丝筒无毛,花药管长1mm,余,北部生柔毛,下方2枚花药先端生髯毛。浆果紫红色,椭圆状球形,长1-1.3cm。种子多数,近圆球形,稍压扁,表面有小疣突。在熟带地区全年可开花结果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、路旁以及丘陵、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西南、华南以及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平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活血;解毒。主风湿疼痛;跌打损伤;月经不调;目赤肿痛;乳痈;无名肿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吞服,每次0.9-1.2cm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注意《云南中草药》:孕妇忌服。

复方①治风湿疼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:铜锤玉带草三至五钱,煎水服或配伍用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②治跌打损伤,骨拆:鲜铜锤玉带草捣烂敷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各家论述1.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解毒,去翳。

2.《贵州植药调查》:补虚弱,清肺热,退翳。

3.《云南中草药》:活血祛瘀,除风利湿。

4.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消炎解毒,补虚,退翳;治虚弱,咳吐浓痰,目翳,乳痈,无名肿毒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功劳叶

   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、猫儿刺、枸骨刺、八角茶、老鼠刺、十大功劳叶、老虎刺、狗古艻、散血丹、八角刺、羊角刺、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《本草拾遗》,原名"枸骨叶"。功劳叶为十

  • 鸡腰果

    药材名称鸡腰果拼音Jī Yāo Guǒ别名腰果、槚如树来源漆树科鸡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.,以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淡,平。有毒。功能主治截疟杀虫。主治疟疾。用法用

  • 锯鲨卵

    药材名称锯鲨卵拼音Jù Shā Luǎn来源药材基源: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的卵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采收和储藏:于产卵期捕杀后,剖腹,将卵取出,晒干或

  • 蕹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蕹菜药材名称蕹菜拼音Wènɡ Cài别名空心菜、藤藤菜、蕻菜来源旋花科植物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. [I. reptans (L.)P

  • 菘菜子

    药材名称菘菜子拼音Sōnɡ Cài Zǐ别名青菜子来源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BrassicachinensisL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assica chinensis L.采收和储藏

  • 霞天膏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霞天膏药材名称霞天膏拼音Xiá Tiān Gāo出处《药性裁成》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肉经熬炼而成之膏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牛肉"条。制法取精牛肉去净筋膜,洗

  • 山桂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桂花药材名称山桂花拼音Shān Guì Huā别名木本远志、木本瓜子金来源远志科山桂花Polygala wattersii Hance.,以根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湖北、湖

  • 三张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张叶药材名称三张叶拼音Sān Zhānɡ Yè别名三块瓦(《广西中药志》),三叶珍珠草、三支叶、节骨风、解毒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跌打鼠(《文山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云南中草

  • 凤尾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凤尾茶药材名称凤尾茶拼音Fènɡ Wěi Chá别名野山茶、小山茶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云松茶、小香茶、小松毛茶、锈山茶、牙刷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

  • 刺槐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槐花药材名称刺槐花拼音Cì Huái Huā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。6~7月采。原形态刺槐,又名:洋槐、胡藤。落叶乔木或灌木,高至25米左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