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调羹树

调羹树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调羹树

药材名称调羹树

别名痄腮树

来源龙眼调羹树Heliciopsis lobata (Merr.) Sleum.,以根皮、叶入药。

生境分部广西。

性味淡、涩,凉。有小毒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治腮腺炎。

用法用量鲜根皮或鲜叶捣烂外敷;也可用根皮或叶研粉,调醋外涂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调羹树

药材名称调羹树

拼音Tiáo Gēnɡ Shù

出处始载于《云南植物志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龙眼科植物调羹树的根皮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liciopsis lobata (Merr) Sleum[He-licia lobata Merr.;H.caulifloroides W.T.Wang]

采收和储藏:根皮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夏、秋季采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乔木,高15-20m。幼枝、叶被紧贴锈色绒毛。叶两型,革质;全缘叶叶柄长4-5cm;叶片长圆形,长10-25cm,宽5-7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,叶脉在下面隆起,网脉明显;分裂叶叶柄长4-8cm;叶片轮廓近椭圆形,长20-60cm,宽20-40cm,通常具2-8对羽状深裂片,有时为3裂片。花单性,辐射对称,花序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;雄花序长7-12cm,被毛,雄花苞片披针形,花被管长8-12mm,淡黄色,被疏毛;花药长约2mm,腺体4,不育子房不膨大,花柱顶部不增粗;雌花序长2-5cm,被毛,雌花花被管长约1cm,被疏毛,不育花药长约1.5mm,腺体4,子房卵状,花枝顶部增粗,柱头面偏于一侧。核果椭圆形或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两侧稍扁,长7-9cm,外果皮革质,黄绿色,中果皮肉质,干后残留密生的软纤维,内果皮木质。花期5-7月,果期11-12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750m的山地、山谷、溪畔热带湿润阔叶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。

性味淡;涩;性凉;小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腮腺炎;皮炎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捣敷;或干品研粉,醋调涂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根皮、叶:味淡、涩、性凉,有小毒。有清热解毒的功能。用于腮腺炎等症。以外用为主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扶芳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扶芳藤药材名称扶芳藤拼音Fú Fānɡ Ténɡ别名换骨筋、小藤仲、爬行卫矛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(Turcz.) Ha

  • 王瓜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王瓜根药材名称王瓜根拼音Wánɡ Guā Gēn别名吊瓜、土瓜、苦瓜莲来源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Maxim.的根。深

  • 预知子

    药材名称预知子拼音Yù Zhī Zǐ别名盍合子、仙沼子(《日华子本草》),压惊子(《医林纂要》)。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、三叶木通和白木通的种子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

  • 千叶独活

    药材名称千叶独活拼音Qiān Yè Dú Huó别名多裂独活、藏当归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裂叶独活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采收和储藏:7-

  • 乌骚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骚风药材名称乌骚风拼音Wū Sāo Fēnɡ别名乌骨鸡、黑乌骨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黑骨头、铁夹藤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。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萝摩科植物青蛇藤的茎。原形态多年生攀援

  • 猪肝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猪肝药材名称猪肝拼音Zhū Gān出处《千金·食治》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肝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猪肉"条。性味甘苦,温。①《千金·食治》;"

  • 白石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石脂药材名称白石脂拼音Bái Shí Zhī来源矿物硅酸盐的白陶土(Kaolin),与赤石脂类同,惟色白或带淡红、淡黄色。成分在比例上稍与赤石脂相异。一般认为

  • 拘那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拘那花药材名称拘那花拼音Jū Nà Huā别名九芎(《台湾府志》),苞饭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九荆(《植物名汇》)。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。原

  •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
    药材名称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拼音Bái Bèi Yè别名三条筋、三根筋、香叶、糯叶(《贵州草药》),湄潭台乌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

  • 花皮胶藤

    药材名称花皮胶藤别名花杜仲藤、眼角蓝、刺耳蓝来源夹竹桃科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 Hayata et Kawakami,以茎皮入药。生境分部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功能主治主治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