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西伯利亚青兰

西伯利亚青兰

药材名称西伯利亚青兰

拼音Xī Bó Lì Yà Qīnɡ Lán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大花荆芥的地上部分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peta sibirica L.[Dracocephalum sibiricum L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害虫取地上部分,晒干或阴干。

原形态大花荆芥,多年生草本高约40cm。根茎木质,匍匐状。茎多数,常在下部具分枝,四棱形,下部常带紫红色,被微柔毛并混生有小腺点。叶对生;茎下部叶柄长1.5-1.7cm,中部叶柄长3-7mm;叶片三角状长圆形至三角状披针形,长3.4-9cm,宽1.2-2.2cm,先端急尖,基部近楔形,常呈浅心形,上面疏被微柔毛,下面密被黄色腺点,边缘通常密具小牙齿。轮伞花序稀疏排列于茎顶部,长9-15cm,有5-8mm的总梗;苞叶叶状,向上变小,上部的呈苞片状,披针形;苞片线形,被短柔毛及睫毛;花梗密被腺点;花萼长达1cm,外面被腺短柔毛及黄色腺点,上唇3裂,下唇2裂至基部;花冠蓝色或淡紫色,长2-2.9cm,冠檐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中裂片肾形;雄蕊4,后对雄蕊稍短于或略超出上唇;花柱等于或略超出上唇。小坚果。花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50-2650m的山坡草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等地。

功能主治清热明目;解毒。主目赤肿痛;口舌生疮;牙痛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研末,每次2-3g;或煎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牡丹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牡丹根药材名称野牡丹根拼音Yě Mǔ Dān Gēn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根,秋季挖根,洗净,晒干,切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野牡丹"条。性味①

  • 长叶柄野扇花

    药材名称长叶柄野扇花拼音Chánɡ Yè Bǐnɡ Yě Shàn Huā别名链骨连、条柄野扇花、青鱼胆、千年青、柑子树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黄杨科植物长叶柄野扇花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rcoc

  • 山橘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(《广东中药》)。出处《本草求原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原形态山橘(《本草求原》),又名:

  • 苏铁花

    药材名称苏铁花拼音Sū Tiě Huā别名凤尾蕉花、铁树花、梭罗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(大孢子叶)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as revoluta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摘,鲜

  • 裸柱菊

    药材名称裸柱菊拼音Luǒ Zhù Jú别名九龙吐珠、七星坠地、七星菊、大龙珠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裸柱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iua anthemifolia (Juss.) R. B

  • 假辣蓼

    药材名称假辣蓼拼音Jiǎ Là Liǎo别名白辣蓼(《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》),大马蓼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采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

  • 薄荷素油

    药材名称薄荷素油拼音Bò He Sù Yóu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别名薄荷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

  • 杨梅叶蚊母树根

    药材名称杨梅叶蚊母树根拼音Yánɡ Méi Yè Wén Mǔ Shù Gēn英文名root of Myrica-like Distylium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

  • 金刚藤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刚藤头药材名称金刚藤头拼音Jīn Gānɡ Ténɡ Tóu别名铁菱角、饭巴坨、冷饭巴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菝葜的根茎和

  • 三块瓦

    药材名称三块瓦拼音Sān Kuài Wǎ别名地海椒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老鸦酸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麦穗七、钻地蜈蚣、断脚蜈蚣、大酸梅草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