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衣鱼

衣鱼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衣鱼

药材名称衣鱼

拼音Yī Yú

别名蠹鱼、毛衣鱼、多毛栉衣鱼

来源昆虫纲缨尾目衣鱼科多毛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.,以全虫入药。

生境分部南北各地。

功能主治明目,袪风,利小便。主治中风惊痫,目中浮翳,尿血,小便不利等。

用法用量7~10条。

复方治小便不通:滑石1钱,衣鱼10条,共为细面,白水送下,日服2次。

治痫疾:衣鱼10条,竹茹3钱,黄酒2两,水煎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衣鱼

药材名称衣鱼

拼音Yī Yú

别名蟫、白鱼(《尔雅》),蛃鱼(《尔雅》郭虞注),壁鱼(《圣惠方》),蠹鱼(《尔雅翼》),铰剪虫(《陆川本草》)。

出处《本经》

来源为衣鱼科昆虫衣鱼全虫

原形态体长而扁,长约1厘米。外被银色细鳞,头、胸、腹之区别不甚明显;头小,复眼细小,单眼缺如;触角细长,多节,成鞭状;口器虽退化,但善于咀嚼。胸部最阔,中胸及后胸各有气门1对;无翅,胸下有足3对。腹部10节,至尾部渐细,第1~8腹节各有气门1对。腹部末端有尾须3条,由多数环节组成。

多生于古旧的房屋和古书中。畏光,好蠹食书籍、衣服及浆糊、胶质等物。

性味咸,温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咸,温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有毒。"

③《品汇精要》:"味咸,性温,无毒。"

归经《本草求原》:"入小肠、膀胱、肝。"

功能主治利尿,通淋,祛风,解毒。治淋病,小便不利,小儿惊痫,疮疖,目翳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妇人疝瘕,小便不利。小儿中风,项强背起,摩之。"

②《别录》:"疗淋,堕眙,涂疮灭瘢。"

③《纲目》:"主小儿脐风撮口,客忤天吊,风痫,口歪,重舌,目翳、目眯,尿血,转胞,小便不通。"

④《陆川本草》:"破积,解毒。治疮疖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调敷或点眼。

注意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畏芸草、莽草莴苣。"

②《品汇精要》:"妊娠不可服。"

复方①治小便不利:滑石二分,乱发二分(烧),白鱼二分。上三味,杵为散。饮服半钱匕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)

②治小儿天吊,眼目搐上,并口手掣动:壁鱼儿一十五枚(干者十枚,湿者五枚)。以奶汁相和,研烂,更入奶汁,同灌入口。(《圣惠方》)

③治小儿撮口发噤:壁鱼子,细研作末。每服少许,令儿吮之(《圣惠方》)

④治痫:衣中白鱼七头,竹茹一握。上二味,以酒一升,煎取二合,顿服之。(《救急方》)

⑤治小儿重舌:衣鱼烧灰,敷舌上。(《千金翼方》)

⑥治瘢痕凸出:农白鱼二七枚,鹰屎白一两。上二味,末之,蜜和以敷,日三、五度。(《千金方》)

⑦治眼翳:书中白鱼末,注少许于翳上。(《僧深集方》)

⑧治砂石、草木人目中不出: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。(《千金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衣鱼

药材名称衣鱼

拼音Yī Yú

英文名silverfish, fish moth, bookworm

别名蟫、白鱼、蛃鱼、壁鱼、蠹鱼、铰剪虫

出处1.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2.《本草衍义》:衣鱼,多在故书中,久不动帛中或有之,不若故纸中多也。身有厚粉,手搐之则落,亦啮毳衣,用处亦少。其形稍似鱼,其尾又分二歧,世用以灭瘢痕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衣鱼科动物衣鱼和毛衣鱼的全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episma saccharina Linnaeus2.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.

采收和储藏:衣鱼为无变态昆虫,老熟若虫与成虫径难区别。一般以体长10-13mm、体呈灰白色,作为采收药用虫体的标准。用毛涮或毛笔将体刷至热水中烫死,捞出晾干,储存于干燥器皿中保存备用。

原形态1.衣鱼,体长而扁,长约10mm,体上披银灰色鳞片。复眼小,由许多小眼聚积而成,单眼退化。触角细长,超过体躯之半,由30节以上丝状环节构成。口器外口式,适于咀嚼。胸部最阔,中胸及后胸各有气门1对;无翅,足3对。腹部10节,至尾部渐细。腹末端有尾须3条。

2.毛衣鱼,与上种主要区别为:尾毛较长,几与体长相等。全身被密毛,在腹部各节上的毛呈密丝状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生活于房屋中,以各种食物、浆糊、胶质、书籍、丝绸衣服等为食。

2.喜欢生活于黑暗、潮湿或密闭场所。是我国常见的仓库害虫之一,在储藏的谷类、豆类、油料、图书、衣服等物品中均可发现。

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
2.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
栽培生活习性,衣鱼喜栖息于树叶、石块、树干、青苔下等湿润处,以及蚁和白蚁的巢中,或房屋、厨房及炉周围等处。食性为杂食性,大部分为植食性,取食于干燥或腐败植物、菌类、地衣、苔藓等。房屋中居住的则取食各种食物、浆糊、纸张以及有淀粉的衣服,如丝绸、人造丝等。1年可发生多代,代数的多少与各地的食物多少、环境湿度变化等有关。

养殖技术,衣鱼多诱捕后饲养。选择未经污染的,以植物性原粒制成的纸张,裁成纸条,用面粉制成的浆糊粘成直径为1cm的有底纸筒。在干净玻璃瓶中放入若干个纸筒,将少许糕点碎渣撒入纸筒中制成诱捕器。

诱捕器侧放杂物堆下,3-5天后,于白天检查是否有衣鱼潜入纸筒中,若有,可将纸筒投入有盖的饲养缸中,放置黑暗外。饲养衣鱼的饲料有糕点碎渣、碎花生米、干馒头渣、拌有食糖的玉米面、少许干蛋黄粉等。为促其生长,提高繁殖离,可加入少许家畜肝粉。无论哪种饲料喂养,都要做到1次投料少,每星期2次,以投后吃完为准。

化学成分雄性及雌性义鱼血淋巴含脂质(lipid),包括10.5%的游离脂肪酸(free fatty acid),28.7%的磷脂(phospholipid),9.4%的单甘油酯(monoglyceride),29.1%的二酰甘油酯(diglyceride),22。3%的三酰甘油酯(triglyceride)。还含碳水化合物(carbohydrate),葡萄糖(glucose)。游离氨基酸包括内氨酸(alanine),甘氨酸(glycine),异亮氨酸(isoleucine)。亮氨酸(leucine),丝氨酸(serine),苏氨酸(threonine),缬氨酸(val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酪氨酸(tyrosine),胱氨酸(cyst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脯氨酸(proline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精氨酸(arginine),组氨酸(histidine)。赖氨酸(lysine),其中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高。脑组织中含施离氨其酸,有γ-氨基丁酸(GABA),谷氨酸,丙氨酸,脯氨酸,精氨酸,牛磺酸(taurine)。

性味味咸;性温

归经膀胱;肝经

功能主治利尿通淋;祛风明目;解毒散结。主淋病;尿闭;中风口?;小狼惊痫;重舌;目翳;瘢痕疙瘩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或研末,5-10只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、调敷或点眼。

注意1.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芸草、莽草莴苣

2.《品汇精要》:妊娠不可服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经》:主妇人疝瘕,小便不利。小儿中风,项强背起,摩之。

2.《别录》:疗淋,堕胎,涂疮灭瘢。

3.《纲目》:主小儿脐风撮口,客忤天吊,风癎,口喎,重舌,目翳、目眯,尿血,转胞,小便不通。

4.《陆川本草》:破积,解毒。治疮疖。

5.《纲目》:衣鱼乃太阳经药,故所主中风项强,惊癎、天吊,目翳,口喎,淋闭,皆手足太阳经病也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苏铁果

    药材名称苏铁果拼音Sū Tiě Guǒ别名无漏子、无漏果、千年枣、万岁枣、海枣来源药材基源: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as revoluta Thunb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

  • 卷心菜

    药材名称卷心菜别名圆白菜、莲花白、包菜来源十字花科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 L. var. capitata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。化学成分叶含有维生素U样因子,一般认

  • 荠苎

    药材名称荠苎拼音Qí Zhù别名臭苏、青白苏(《日华子本草》)。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苎的茎、叶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20~50厘米。茎4棱形,上部及花序中轴

  • 牛肺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肺药材名称牛肺拼音Niú Fèi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肺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拾遗》:"补肺。"②《本草蒙筌》:"止咳

  • 黄粱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粱米药材名称黄粱米拼音Huánɡ Liánɡ Mǐ别名竹根米(《千金·食治》),竹根黄(《唐本草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植物黄粱的种仁。原形态梁为禾本科

  • 鹅掌楸

    药材名称鹅掌楸拼音é Zhǎnɡ Qiū别名马挂木、双飘树来源木兰科木兰属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(Hemsl.) Sarg.,以根、树皮入药。夏秋采树皮;秋采

  • 梦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梦花药材名称梦花拼音Mènɡ Huā别名金腰袋、打结花、梦冬花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喜花、迎春花(《重庆草药》)。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。冬末或初春花

  • 大独叶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独叶草药材名称大独叶草拼音Dà Dú Yè Cǎo别名化血丹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独叶草的根、叶。秋冬采收,洗净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

  • 土白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。8~10月采挖。原形态草本,高30~50厘米。块茎2个,近倒卵形,肥厚肉质,黄

  • 长筒马先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长筒马先蒿药材名称长筒马先蒿拼音Chánɡ Tǒnɡ Mǎ Xiān Hāo别名露茹色尔布(藏名)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长筒马先蒿的花。5~10月采收。原形态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