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苦木根

苦木根

药材名称苦木根

拼音Kǔ Mù Gēn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根或根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crasmaquassioides(D.Don)Benn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查干;或剥取根皮,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苦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7-10m。树皮灰黑色,幼枝灰绿色,无毛,具明显的黄色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常集生于枝端,长20-30cm;小叶9-15,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,长4-10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两侧不对称,边缘具不整齐锯齿,二歧聚伞花序腋生,总花梗长达12cm,密被柔毛;花杂性,黄绿色;萼片4-5,卵形,被毛;花瓣4-5,倒卵形,比萼片长约2倍;雄蕊4-5,着生于4-5裂的花盘基部;雌花较雄花小,子房卵形,4-5室,花柱4-5,彼此相拥扭转,基部连合。核果倒卵形,肉质,蓝至红色,3-4个并生,基部具宿存花萼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、林缘、溪边、路旁等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。

化学成分根含1-乙酰-咔啉(1-acetyl-carboline),4,8-二甲氧基-1-乙基-咔啉(4,8-dimethoxyl-1-ethyl- carboline),3-甲基铁屎米-2, 6-二酮(3-methylcanthin-2,6-dione),苦木西碱(picrasidine)A、B。根木(rootwood)含苦木西碱(picrasidine)M、P、N、O、Q、V,1,2,3,4-四氢-1,3,4-三氧代-咔啉(1,2,3,4-tetrahydro-1,3,4-trioxo-carboline)。

性味味苦;性寒;小毒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燥湿杀虫。主感冒发热;急性胃肠炎;痢疾;胆道感染;蛔虫病;疮疖;疥癣;湿疹;烫伤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,大剂量3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涂敷;或浸酒搽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天雄药材名称天雄拼音Tiān Xiónɡ别名白幕(《本经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川乌头"及"草乌头&

  • 鸡尾木

    药材名称鸡尾木别名箭毒木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绿背桂花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. var. viridis (Pax et Hoffm.) Merr.,以叶入药。

  • 橄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橄榄药材名称橄榄拼音Gǎn Lǎn别名橄榄子(《南州异物志》),橄棪(孟诜),忠果(《记事珠》),青果(《宛陵集》),青子(《东坡诗集》),谏果(《齐东野语》),青橄榄(《海槎余录》)

  • 百眼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眼藤药材名称百眼藤拼音Bǎi Yǎn Ténɡ别名爬山虎、咸鱼头、五眼子、泥藤草、大甘草、小叶羊角藤来源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

  • 毛贯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贯众药材名称毛贯众拼音Máo Guàn Zhònɡ别名小龙骨、小贯众、蕨难脑、蕨务子。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毛蕨的干燥根茎。全年可采。

  • 短毛熊巴掌

    药材名称短毛熊巴掌拼音Duǎn Máo Xiónɡ Bā Zhɑnɡ别名野虎耳草、猪婆耳、豆角消、虎耳、叶红、猫耳朵、熊巴耳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短毛熊巴掌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l

  • 浮尸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浮尸草药材名称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.的全草。春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虚,敛汗,止血。用于

  • 海蟑螂

    药材名称海蟑螂拼音Hǎi Zhānɡ Lánɡ别名海蛆、海岸水虱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蟑螂科动物海蟑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ia exotica(Roux)采收和储藏:全年捕捉,鲜用。原形态海

  • 优若藜

    药材名称优若藜拼音Yōu Ruò Lí来源药材基源:为藜科植物驼绒藜的花序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toides latens(J.F.Gmel.)RevealetHolmgen[Eurotia

  • 千层塔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千层塔药材名称千层塔拼音Qiān Cénɡ Tǎ别名蛇足草、狗牙齿、直立石松、矮松、山芝、虱子草[贵州]、金不换[福建]来源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蛇足石松Lycopodi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