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豆七

红豆七

药材名称红豆七

拼音Hónɡ Dòu Qī

别名通气跌打、风车藤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莲叶桐科植物大花青藤的根或藤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ligera grandiflora W.W.Smith et J.F.Jeffr.

采收和储藏: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大花青藤藤本,高2-6m。茎被黄褐色长柔毛。叶互生,纸质;叶柄长4-12cm;叶为指状复叶,小叶3片,小叶片卵形、倒卵形至披针状椭圆形,长4-14cm,宽3-9cm,先端短渐尖至突尖,稀近圆钝,基部圆形,两侧偏斜,上面被疏刚毛,主脉较密,下面无毛,侧脉4-5对,网脉不明显。聚伞花序紧密,腋生,较叶短,花序轴密被黄褐色短柔毛,花红色,有紫红色斑点或条纹;萼片5,长1.2-1.4mm,具5脉,内面被短柔毛;花瓣5,与萼片相似,稍小;雄蕊5,花丝被短柔毛,花丝基部有1对退化雄蕊,膜质,长卵形,具柄;子房下位,略呈四棱形,密被短柔毛或刚毛,花柱被长柔毛,柱头波状扩大成鸡冠状;花盘上具小腺体。果具4翅,大翅长3-4cm,小翅窄或不发育。花期6,8月,果期8,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3000m的山野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圆柱形,有少数分枝,直径4-6mm。表面灰棕色,具明显槽棱,被黄褐色长柔毛,在芽旁较密,偶有无毛者。质硬,断面不整齐,淡棕黄色。气微,味甘、辛、涩。

功能主治散瘀消肿;解热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樟树根

    药材名称樟树根拼音Zhānɡ Shù Gēn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樟树果"条。性味性微温,味辛。功能主治祛风散寒

  • 阿魏侧耳

    药材名称阿魏侧耳拼音ā Wèi Cè ěr来源药材基源:为白蘑科真菌阿魏侧耳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uctificatio Pleuroti Ferulae采收和储藏:采收子实体,除去杂质,

  • 萍蓬草

    药材名称萍蓬草拼音Pínɡ Pénɡ Cǎo来源睡莲科萍蓬草Nuphar pumilum (Timm.)DC.,以根状茎入药。生境分部黑龙江、吉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等省,西至

  • 茅瓜叶

    药材名称茅瓜叶拼音Máo Guā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茅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ena amplexicaulis (Lam.)Gandhi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原

  • 豨莶草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豨莶草药材名称豨莶草拼音Xī Xiān Cǎo英文名HERBA SIEGESBECKIAE别名肥猪草、肥猪菜、粘苍子、粘糊菜、黄花仔、粘不扎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

  • 茵陈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茵陈蒿药材名称茵陈蒿拼音Yīn Chén Hāo别名因尘(《吴普本草》),马先(《广雅》),茵蔯蒿(《雷公炮炙论》),茵陈(《本草经集注》),因陈蒿(《本草拾遗》),绵茵陈(

  • 萼果香薷

    药材名称萼果香薷拼音è Guǒ Xiānɡ Rú别名香薷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,土香薷(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。夏、秋花初开时采

  • 杧果钉

    药材名称杧果钉拼音Mánɡ Guǒ Dìnɡ别名刺果苏木来源豆科杧果钉Caesalpinia crista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祛瘀止痛,

  • 鹅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鹅胆药材名称鹅胆拼音é Dǎn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胆或胆汁。化学成分胆汁含鹅脱氧胆酸。性味《纲目》:"苦,寒,无毒。"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&q

  • 牛尾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牛尾菜药材名称牛尾菜拼音Niú Wěi Cài别名牛尾蕨、土春根、牛尾结、马尾伸筋、七层楼、金刚豆藤、草菝葜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