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花菜

红花菜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花菜

药材名称红花菜

拼音Hónɡ Huā Cài

别名米布袋(《救荒本草》),碎米荠(《野菜谱》),翘摇、翘翘花、野蚕豆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紫云英荷花紫草(《芥子园画谱》),荷花莨(《耕心农话》),荷花郎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莲花草、花草(《国产牧草植物》),螃蟹花、灯笼花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米伞花、野鸭草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斑鸠花(《贵州草药》),滚龙珠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米筛花草、红花草、花菜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,红花郎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来源为豆科植物紫云英全草。3、4月间采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或匍匐,高10~40厘米。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7~13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5~20毫米,宽5~12毫米,顶端凹或圆形,基部楔形,两面被长硬毛;托叶卵形。伞形花序腋生,有花5~9,栽培的达10余花,总花梗长;苞片三角卵形,被硬毛;萼钟状,外面被长硬毛;花冠紫色或黄白色,旗瓣卵形,基部楔形,顶端圆形微缺,翼瓣稍短,龙骨瓣和旗瓣等长;雄蕊10(9+1),子房花柱与柱头都无毛。荚果条状矩形,稍弯,长1~2厘米,黑色,无毛。花期2月中旬至6月上旬。果期3月初至7月底。

生境分部分布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,并广泛栽培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胡芦巴碱、胆碱、腺嘌吟、脂肪、蛋白质、淀粉、多种维生素、组氨酸、精氨酸、丙二酸、刀豆氨酸。

性味甘辛,平。
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平,味微甘。"
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涩甘,性寒,"

③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:"微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风痰咳嗽,喉痛,火眼,疔疮,带状疱疹,外伤出血。
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清火解毒。治疔疮,喉痛,痔疮。"
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祛风消肿。治带状疱疹,疮疖。"

③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祛风明目,解热利尿。治风痰咳嗽,疟疾,火眼,外伤出血。"

④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:"治眼部疾患,神经痛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鲜用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疔毒:米伞花捣烂,敷疔疮周围,露头。

②治喉痛:米伞花白果叶,晒干,研成细末,加冰片少许,用纸筒吹入喉内,吐出唾涎。

③治痔疮:米伞花适量,捣汁,外痔敷;内痔用一两煎水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④治齿龈出血:荷花郫洗净,切细,捣汁服,一日三、五回,每回十至二十公分,凉开水送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
⑤治风痰咳嗽:紫云英(白花的干全草)一两,白马骨五钱,莲虆四钱。水煎,加白糖,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⑥治疟疾:紫云英鹅不食草各一两。煎水服。

⑦治火眼:紫云英捣烂敷。

⑧治外伤出血:紫云英叶捣烂敷。(⑥方以下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红花菜

药材名称红花菜

拼音Hónɡ Huā Cài

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Milkvetch

别名米布袋、碎米荠、翘摇、翘翘花、野蚕豆荷花郎、莲花草、花草、螃蟹花、灯笼花米伞花、野鸭草、斑鸠花、滚龙珠、米筛花草、红花草、花菜、红花郎、草籽

出处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tragalus sinicus L.
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紫云英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或匍匐,高10-40cm。奇数羽状复叶;托叶卵形,上面有毛;小叶7-13枚,倒卵形,长5-20mm,宽5-12mm,先端微凹或圆形,基部楔形,两面被长硬毛。总状花序近伞形,腋生,有花6-12朵,总花梗长5-15cm,苞片三角卵形,被硬毛;萼钟状,外面被长硬毛,5齿,齿与萼管等长,披针形;花冠紫色或白色,旗瓣长圆形,先端圆微缺,长7mm,宽4.5mm,翼瓣短,有爪和耳,龙骨瓣和旗瓣等长,有爪和耳;雄蕊10,二体(9)﹢1,花柱无毛。荚果线状长圆形,稍弯,长1-2cm,宽0.4cm,黑色,无毛。花期2-6月,果期3-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或森林中潮湿处、山坡、山径旁。海拔400-3000m均可生长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,并广泛栽培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多种黄酮类成分:槲皮素糖甙(glycoside of quercetin),芹菜素(apigenin),异鼠李素(isorhamnetin),木犀草素(luteolin),刺槐素(acacetin),山柰酚(kaempferol),此外还含有胡芦巴碱(trigonelline),胆碱(choline),腺嘌呤(adenine),脂肪(fat),组氨酸(histidine),精氨酸(arginine),丙二酸(malonic acid),刀豆氨酸(canavanine),ATP酶(ATPase)。花粉中还含蛋白质(protein),乳酸脱氢酶(lactate dehydrogenase),天冬氨酸转氨酸酶(aspartic transaminase),丙氨酸转氨酶(adenosine deaminase),碱性磷酸酯酶(alkphosphatase)。叶含紫云英叶蛋白。

性味甘辛;平

归经心;肝;肺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祛风明目,凉血止血。主咽喉痛,风痰咳嗽,目赤肿痛,疔疮,带状疱疹,疥癣,痔疮,齿衄,外伤出血,月经不调,带下,血小板减少性紫癜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清火解毒。治疔疮,喉痛,痔疮。

2.《陕西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祛风消肿。治带状疱疹,疮疖。

3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祛风明目,解热利尿。治风痰咳嗽,疟疾,火眼,外伤出血。

4.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:治眼部疾患,神经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獭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獭肉药材名称獭肉拼音Tǎ Ròu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。性味甘咸,寒。①《食疗本草》:"性寒,无毒。"②《饮膳正要》:"味咸,平,无

  • 血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血余药材名称血余拼音Xuè Yú别名发髭(《本经》),乱发(《金匮要略》)。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人的头发。收集人发,用碱水洗去油垢,清水漂净后晒干。商品均加工成炭

  • 白乳菇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乳菇药材名称白乳菇别名辣味乳菇、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(L. ex Fr.) Gray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

  • 蓝胡麻草

    药材名称蓝胡麻草拼音Lán Hú Má Cǎo别名皮虎怀[傣]来源玄参科蓝胡麻草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 (Lour.) Merr.,以全

  • 地瓜子

    药材名称地瓜子拼音Dì Guā Zǐ别名地萝卜子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出处《中国药植志》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的种子。化学成分种子含毒鱼和杀虫成分。这类成分中有统称为类鱼藤酮的异黄酮衍生物鱼藤酮

  • 牛肚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肚药材名称牛肚拼音Niú Dǔ别名牛百叶(《本草拾遗》),牛膍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。性味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&quo

  • 柠鸡儿果

    药材名称柠鸡儿果拼音Nínɡ Jī ér Guǒ出处《内蒙古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锦鸡儿的果实。果实将成熟时采收,阴干。原形态多分枝矮灌木,高50~100厘米。树皮黄灰色,幼时

  • 越西川木香

    药材名称越西川木香拼音Yuè Xī Chuān Mù Xiānɡ别名越西木香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越西川木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lomiaea denticulata (Ling) Shi

  • 风寒草

    药材名称风寒草拼音Fēnɡ Hán Cǎo别名临时救、过路黄、小过路黄、胡氏排草、对生黄花叶、小风寒、红头绳、黄花珠、九莲灯、大疮药、爬地黄黄出处清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隰草类载有"临时救",云:"&he

  • 猴头菌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猴头菌药材名称猴头菌别名猴头、刺猬菌、猬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(Bull. ex Fr.) Pers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