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石防风

石防风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防风

药材名称石防风

拼音Shí Fánɡ Fēnɡ

别名珊瑚菜(《纲目》),山葖(《安徽通志》)。

出处本草图经

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。秋、冬采挖根部,洗净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,灰黄色或黑褐色。茎圆柱状,高30~80厘米,有分枝,无毛。叶互生;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,基部鞘状抱茎;叶片2回3出式羽状全裂,1回裂片卵形至披针形,最终裂片披针形,边缘有缺刻状牙齿;茎上部叶简单,鞘狭倒卵形,不膨大。复伞形花序,有小伞形花序10~15个。小伞形花序柄长1~2.5厘米,含花20~30朵;总苞1~2片或缺如,小总苞片数片,丝状线形;较花梗稍短或同长;花瓣5,白色,先端弯向内方。双悬果卵状椭圆形,长3~4毫米,无毛,背棱中棱肋状,侧棱稍广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、林缘。分布东北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主产陕西、河北等地。

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,有的分枝。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,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,以下具纵纹及横列皮孔;顶部有茎基残留。断面类白色,有放射状的轮层。气味微香。以干燥、质实、气香者为佳。

本品在陕西、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广西等地亦作前胡使用。

化学成分根和果实中分离到前胡甙元。

性味苦辛,凉。

①《纲目》:"辛甘。"
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苦辛,性微寒。"

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,支气管炎咳喘,妊娠咳嗽。

①《本草图经》:"疗头风眩痛。"
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降气祛痰,发散风热,治感冒,咳嗽,支气管炎,胸胁胀满,喘息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复方①治感冒,咳嗽,气喘:石防风、苦杏仁各三钱,紫苏子、桔梗各二钱,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

②治孕妇咳嗽:石防风、当归各三钱,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石防风

药材名称石防风

拼音Shí Fánɡ Fēnɡ

英文名Root of Terebinthaceous Hogfennel

别名前胡

出处出自《本草图经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 (Fisch.) Fisch. Ex Turcz. [Selinum terebinthaceum Fisch. Ex Trevir.]

采收和储藏:秋了采挖根,洗净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-120cm。根颈稍粗,残存棕褐色叶鞘纤维;根长圆锥形,径0.5-1.2cm,表皮灰褐色。茎睦立,具纵条纹,下部光没无毛,上部时有微细柔毛。基生叶叶柄长8-20cm;叶片轮廓椭圆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6-18cm,宽5-15cm,二回羽状全裂,末回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基部楔形,边浅裂或具2-3锯齿,长0.8-1.2cm,两面均无毛或仅叶脉基部有糙毛;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,但较小,无叶柄,仅有抱茎的宽阔叶鞘。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;花序梗长3-15cm;伞辐8-20,带棱角近方形;总苞片0-2,线状披针形;小总苞片6-10,线形;花白色;萼齿细长锥形;花瓣倒心形;花柱基圆锥形,花柱向下弯曲。分生果卵状椭圆形,长3-4mm,宽2-3mm,背棱和中棱线形突起,侧棱翅状;每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有油管2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林下、林缘及山地草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,有的分枝。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,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,以下具纵纹及横裂皮孔;顶部有茎基残留。断面类白色,纤维性强,有放射状的轮层。气味微香。

以干燥、质实、气香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根中含异环氧布特雷辛(isoepoxybuteri-xin)[1]。果实中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mgasterol),紫花前胡素(decursin),伞形花内酯(umbelliferone)2]。另含德尔妥因(deltoin)[3].

性味苦辛;凉味苦;辛;性微寒

归经归肺;肝经

功能主治散风清热;降气祛痰。主感冒;咳嗽;痰喘;头风眩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图经》:疗头风眩痛。

2.《陕西中草药》:降气祛痰,发散风热。治感昌,咳嗽,支气管炎,胸肋胀满,喘息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青稞药材名称青稞拼音Qīnɡ Kē别名青稞麦(《齐民要术》),油麦(《山西志》),莜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稞的种仁。9月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。须根

  • 山樱桃核

    药材名称山樱桃核拼音Shān Yīnɡ Táo Hé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种子。化学成分含皂甙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"发麻疹瘄痘,灭斑痕冻瘃。&quo

  • 唐松草

    药材名称唐松草拼音Tánɡ Sōnɡ Cǎo别名白蓬草、草黄连、马尾连、土黄连出处《晶珠本草》记载:吉合觉清热解毒。《如意宝树》记载:吉合觉清热,治疫疽。《形态比喻》记载:吉合觉为消炎药之王,生长在阳

  • 海蛤壳

    药材名称海蛤壳拼音Hǎi Há Ké别名海蛤(《本经》),蛤壳(《本草原始》)。出处《饮片新参》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。4~10月间捕捉。获得后去肉,洗净晒干。原形态

  • 大叶钩藤根

    药材名称大叶钩藤根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 Gēn出处《云南中草药选》来源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根。性味甘苦,凉。功能主治舒筋活血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坐骨神经痛,跌打

  • 土三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土三七药材名称土三七拼音Tǔ Sān Qī别名菊三七,天青地红。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。6~8月采全草,8~9月挖根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1米。茎直

  • 可爱花

    药材名称可爱花拼音Kě ài Huā英文名all-grass of Veined Eranthemum别名对节菜、牛七出处始载于《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喜花单的根、叶。拉丁

  • 野酒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酒花药材名称野酒花拼音Yě Jiǔ Huā别名酒花、香蛇麻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。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,高4~6米,具倒生刺毛。叶

  • 白头翁茎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头翁茎叶药材名称白头翁茎叶拼音Bái Tóu Wēnɡ Jīnɡ Yè别名白头翁草(《圣济总录》)。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茎叶。功能

  • 白勒

    药材名称白勒拼音Bái Lè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-bark别名五加皮、鹅掌楸、三叶五加、刺三甲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