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瓠子

瓠子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瓠子

药材名称瓠子

拼音Hù Zǐ

别名甘瓠(《诗经》),甜瓠(《千金·食治》),净街棰(《清异录》),龙蜜瓜、天瓜(《滇南本草)),长瓠(《纲目》),扁蒲(《群芳谱》)。

出处《唐本草》

来源葫芦科植物瓠子果实。夏季采收。

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,具软毛;卷须有分枝。叶互生,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,长10~40厘米,宽与长略相等,稍有角裂或3浅裂,先端短尖或钝圆,边缘具短齿,基部心形;叶柄长5~30厘米,顶端具腺齿2枚。花单生,夕开早萎;雄花具长柄,较叶柄为长;雌花柄较短。花萼长2~3厘米,萼漏斗状,5裂,裂齿狭三角形,被柔毛;花瓣5,白色,广卵形或倒卵形,长3~4厘米,宽2~3厘米,边缘皱曲。雄花雄蕊3枚,花药结合,一药具1室,另二药各具2室;雌花子房椭圆形,有绒毛,花柱短,柱头3枚,各2裂。果实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圆棒形,嫩时略柔软,绿色,老熟后,外皮变硬,呈白色或黄色。种子多数,白色,倒卵状长椭圆形,先端平截或有2角。花期6月。果期7月。

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。

性味甘,寒。
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甘,平,滑,无毒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甘,冷,无毒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微毒。"

功能主治利水,清热,止渴,除烦。治水肿腹胀,烦热口渴,疮毒。
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消渴恶疮,鼻口中肉烂痛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通利水道,止渴消热。"

③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主利大肠,润泽肌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者2~4两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注意《千金·食治》:"扁鹊云,患脚气虚胀者,不得食之。"

复方①治小儿初生周身无皮:用瓠烧灰,调油搽之。

②治左瘫右痪:瓠子烧灰,酒下。

③治痰火腿脚疼痛:瓠子烤热包之。

④治诸疮脓血流溃,杨梅结毒,横痃鱼口:瓠子用荞面包好,以火烧焦,去面为末,服之。(选方出《滇南本草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瓠子

药材名称瓠子

拼音Hù Zǐ

英文名pericarp of Hispid Bottle Gourd

别名甘瓠、甜瓠、净街槌、葫芦、龙密瓜、天瓜、长瓠、扁蒲。

出处1.《唐本草》:瓠味皆甜,时有苦者而似越瓜,长者尺余,头尾相似。与甜瓠蒌体性相类,啖之俱胜冬瓜

2.《群芳谱》:瓠子,江南名扁蒲。就地蔓生,处处有之。苗、叶、花俱如葫芦,结子长一、二尺,夏熟。亦有短者,粗如人肘,中有瓤,两头相似。味淡,可煮食,不可生啖,夏月为日常食用,至秋则尽,不堪久留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瓠子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. Var. hispida (Thunb.) Hara [Cucubita hispida Thunb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、枝具沟纹,被粘质长柔毛,老后渐脱落。叶互生;叶柄长达20cm,被毛;顶端有2腺体;卷须纤细,上部分2歧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均10-35cm,不分裂或稍浅裂,边缘小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花白色。雄花花萼筒漏斗状,裂片披针形,花冠裂片皱波状;雄蕊3,花室折曲;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圆柱状,密被粘质长柔毛。果实粗细均匀而呈圆柱状,稍弯曲,长60-80cm,绿白色,果肉白色。花期7-8月,果实8-9月。

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。

化学成分果实含葫芦苦素(cucurbitacin)D[1].

药理作用人服用煮熟的果实后20-40min可引起呕吐,9h后发生包性胃痛和腹泻,18h后恢复。分析结果提示与瓠子果实中葫芦苦素D含量高有关[1]。

性味味甘;性平

功能主治利水;清热;止渴;除烦。主水肿腹胀,烦热口渴;疮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者60-120g;或烧顾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注意《千金·食治》:扁鹊云,患脚气虚胀者,不得食之。

各家论述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消渴恶疮,鼻口中肉烂痛。

2.《唐本草》:通利水道,止渴消热。

3. 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主利大肠,润泽肌肤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丛枝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丛枝蓼药材名称丛枝蓼拼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出处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。原形态丛枝

  • 鸡谷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鸡谷草药材名称鸡谷草拼音Jī Gǔ Cǎo别名粘身草、粘人草、鸡谷根来源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 (Retz.)Trin.的全草。全年可

  • 灰贯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灰贯众药材名称灰贯众拼音Huī Guàn Zhònɡ别名蜈蚣草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20~

  • 白枪杆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枪杆药材名称白枪杆拼音Bái Qiānɡ Gǎn别名根根药、对节木、狗骨头树来源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.,以根入

  • 木槿

    药材名称木槿拼音Mù Jǐn别名榇、日及、朝开暮落花、藩篱草、花奴玉蒸性味甘、平、滑、无毒。功能主治1、赤白逅眄。用槿皮二两,切细,用白酒一碗半,煎成一碗,空心服。2、头面钱癣。用槿树皮研为

  • 田螺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田螺壳药材名称田螺壳拼音Tián Luó Ké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壳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田螺"条。性味《纲目》:&

  • 垂花香薷

    药材名称垂花香薷拼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别名大黄药、大黑头草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. W. Smith,以全草

  • 雨韭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(《救荒野谱》),青茨菇花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蓝鸟花(《植物名汇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。原形态雨久花(《花镜》)

  • 大砂仁

    药材名称大砂仁拼音Dà Shā Rén别名土砂仁、牛牯缩砂、波罗砂来源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疣果豆蔻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omummuricarpumElm.采收和储藏:果实将成熟时采收,剪下

  • 樱桃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樱桃叶药材名称樱桃叶拼音Yīnɡ Táo Yè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樱桃"条。性味甘苦,温。①《纲目》: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