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湖北楤木

湖北楤木

药材名称湖北楤木

拼音Hú Běi Sǒnɡ Mù

别名刺包头、飞天蜈蚣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湖北楤木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lia hupehensis Hoo
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根部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湖北楤木 灌木或乔木,高达12m。小枝密生黄棕色绒毛,有刺。叶为二回羽状复叶;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,深棕色,先端离生部分披针形;叶轴和羽片轴密生绒毛;羽片对生,有小叶9,基部有小叶1对;小叶往纸质,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8-13cm,宽3-6cm,先端长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,上面粗糙,脉上必生细糙毛,下面密生黄棕以绒毛,边缘有锯齿,齿有刺尖,侧脉约8对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25-35cm,分枝2-5个,指状排列;伞形花序在二级分枝上单个顶生,或另有1-2个侧生分辩率形花序,有花10-20朵;苞片披针形,宿存,小苞片线形;萼无毛,边缘有5个三角形尖齿;药瓣5,白以,卵状三角形;雄蕊5;子房5室,花柱5,离生,反曲。果实球形,直径约4mm,黑色,有5棱。花期7月,果期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m的北向山坡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。

性味味辛、苦,性微温

功能主治活血祛瘀;利水消肿。主跌打损伤;瘀血肿痛;骨折;水肿;小便不利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1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烂,酒炒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单花山竹子

    药材名称单花山竹子拼音Dān Huā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出处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单花山竹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

  • 毛扭藓

    药材名称毛扭藓拼音Máo Niǔ Xiǎn英文名filamentous moss别名树毛衣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蔓藓科植物毛扭藓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erobryidiu

  • 土黄连

    药材名称土黄连拼音Tǔ Huánɡ Lián别名鸡足黄连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三颗针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滇南本草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。原形态

  • 锯锯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锯锯藤药材名称锯锯藤拼音Jù Jù Ténɡ别名猪殃殃,桑恣噶尔布(藏名)。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锯锯藤的全草。6~8月采收。洗净,切段,

  • 紫背绿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背绿药材名称紫背绿别名紫绿西南紫金牛来源紫金牛科紫背绿Ardisia corymbifera Mez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云南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风

  • 五脉山黧豆

    药材名称五脉山黧豆来源豆科五脉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 (Miq.) Litv.,以全草、花、种子入药。生境分部辽宁、吉林、陕西、内蒙古。性味苦、涩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

  • 扁竹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扁竹根药材名称扁竹根拼音Biǎn Zhú Gēn别名蝴蝶花、铁扁担、豆豉叶根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.,以全草和根状茎入药。四季均

  • 叩头虫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叩头虫药材名称叩头虫拼音Kòu Tóu Chónɡ别名跳百丈(《纲目拾遗》),跳搏虫、膈膊虫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,跳米虫、蛷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,剥剥跳

  • 药材名称鹅拼音é别名家鹅来源雁行目鸭科家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 (L.),以血、胆、肉入药。生境分部全国各地。性味鹅血:咸,平。鹅胆:苦,寒。功能主治鹅血:解

  • 古山龙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古山龙药材名称古山龙拼音Gǔ Shān Lónɡ别名黄藤、黄连藤来源为防己科古山龙属植物古山龙Arcangelisia loureiri (Pierre) Diels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