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州常山
药材名称海州常山
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
别名臭梧桐
性味辛、苦、甘,凉。
归经归肝经。
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。
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。单用,或与稀莶草配伍,即稀桐丸。煎汤洗湿疹。本品有降血压作用,可用于高血压病。以开花前的叶子降压作用较好。用时不宜高热煎煮,以免减弱降压作用。宜制丸剂或研粉服,亦可与稀莶草配伍。
5~15克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药材名称海州常山
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
别名臭梧桐
性味辛、苦、甘,凉。
归经归肝经。
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。
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。单用,或与稀莶草配伍,即稀桐丸。煎汤洗湿疹。本品有降血压作用,可用于高血压病。以开花前的叶子降压作用较好。用时不宜高热煎煮,以免减弱降压作用。宜制丸剂或研粉服,亦可与稀莶草配伍。
5~15克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药材名称偏花黄芩别名土黄芩[贵州]来源唇形科偏花黄芩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燥湿。主治咳嗽,吐血,白痢
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皮果药材名称黄皮果拼音Huánɡ Pí Guǒ别名黄皮子(《桂海虞衡志》),黄檀子(《八闽通志》),黄弹子(《广东通志》),金弹子(《本草求原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太白菊药材名称太白菊拼音Tài Bái Jú别名紫菀千花、肺经草、柔软紫菀来源菊科太白菊Aster flaccidus Bunge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岩梭药材名称岩梭别名丛毛羊胡子草来源莎草科岩梭Eriophorum comosum Nees,以花、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甘肃、湖北、广西、西南、西藏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花:平喘止咳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毛桐子根药材名称大毛桐子根拼音Dà Máo Tónɡ Zǐ Gēn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。原形态毛桐,又名:红吊福、沉沙木、紫糠木、
药材名称野苦梨根拼音Yě Kǔ Lí Gēn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厚叶栒子的根。秋后采。原形态半常绿灌木。小枝幼时有黄灰色平贴软绒毛。单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、狭椭圆形,长2.5
药材名称薄叶黄芩拼音Báo Yè Huánɡ Qín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薄叶黄芩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regeliana Nakai var.ikonnikovii(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抱树莲药材名称抱树莲拼音Bào Shù Lián别名抱石莲、瓜子菜、飞莲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抱树莲属植物抱树莲Drymoglossum pilosell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鸭舌草药材名称鸭舌草拼音Yā Shé Cǎo别名水玉簪、肥菜、合菜来源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(Burm. f.)Presl,
《中药大辞典》:韭子药材名称韭子拼音Jiǔ Zǐ别名韭菜子(《滇南本草》),韭菜仁(《岭南采药录》)。出处《本草经集注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。秋季果熟时采收,将果实摘下,晒干,搓出种子,簸净果皮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