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水蛇

水蛇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蛇

药材名称水蛇

拼音Shuǐ Shé

别名公蛎蛇(陶弘景)。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为游蛇科动物水蛇

原形态全长25~7O厘米。尾短。鼻间鳞1片。额鳞1片,上唇鳞7~8片,第4片入眼;眼前鳞1片;眼后鳞2片;颞颥鳞1+2。体鳞光滑,21(23)行。腹鳞128~154片。肛鳞二分。尾下鳞35~52对。体背面呈橄榄色,或青灰色,纵列有多数小黑点。头后至颈部背面中线有黑纵线一条。体鳞最外侧1行带黑色,第2、3行为白色或橙黄色。腹面黄色,其前后缘均有暗灰色的斑点。尾腹侧中央有一条青黄色的纵纹。

本动物的皮(水蛇皮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活于水田、池、沟等地。捕食鱼类。有轻微毒性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湖北、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性味《纲目》:"甘咸,寒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纲目》:"治消渴,烦热,毒痢。"
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明目。"

复方治消渴,四肢烦热,口干心躁:水蛇一条(活者剥皮,炙黄捣末),蜗牛不拘多少(水浸五日,取涎,入腻粉煎令稠),麝香一分(细研)。上药,用粟饭和丸,如绿豆大。每服,不计时候,以生姜汤下十丸。(《圣惠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水蛇

药材名称水蛇

拼音Shuǐ Shé

英文名Chinese water snake

别名公蛎蛇、水游蛇、水炎链、半纹蛇

出处出自《纲目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水赤链游蛇除去内脏的全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atrix annularis Hallowell

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均可捕捉,捕后剖腹除去内脏,鲜用或烘干。

原形态水赤链游蛇,体全长62-72cm。背面灰褐色,体侧有二鳞宽、五鳞高的黑色横斑,各黑斑间相隔2-3鳞;这些黑斑向下延伸至腹鳞中间而上,呈左右交互排列。两黑斑间之间隙呈美丽的橙黄色。痕前鳞1,眼后鳞3,偶或4-6;上唇鳞绝大多数为9,多为4-1-4式。体鳞17-19行,肛前偶有16行者,鳞片起棱。腹鳞135-161;尾下鳞39-78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喜在山涧附近田野及平原田野池沼中生活。多以鳝鱼泥鳅等为食,也吃蛙类蝌蚪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毒性有轻微毒性。

性味味甘;咸;性寒

归经肝;胃;心经

功能主治滋阴清热;凉血止痢。主消渴;烦热;口干;毒痢

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;或入丸、散。

各家论述1.《纲目》:治消渴,烦热,毒痢。

2.《本草求原》:明目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丝绵

   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(《本草拾遗》),蚕绵(《医林纂要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、扯松的制成品。功能主治治吐血,衄血,便血,血崩,痔疮,外伤出血,聤耳,冻疮。①

  • 水兰叶

    药材名称水兰叶拼音Shuǐ Lán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仙花科植物齿萼凤仙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atiens dicentr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

  • 东方狗脊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东方狗脊药材名称东方狗脊拼音Dōnɡ Fānɡ Gǒu Jǐ别名大叶狗脊、镰叶狗脊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凤凰尾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东方狗

  • 三角泡

    药材名称三角泡拼音Sān Jiǎo Pào别名假苦瓜、假蒲达、包袱草、风船葛、鬼灯笼、三角灯笼、金丝苦楝、三角藤、倒地铃、棕子草、炮掌果、小果倒地铃、白花仔草、带藤苦楝、灯笼草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

  • 小白蜡条

    药材名称小白蜡条别名小白蜡、栋青来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.,以根皮、叶及果入药。全年采根皮,夏、秋采叶,秋冬采果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

  • 土牛党七

    药材名称土牛党七拼音Tǔ Niú Dǎnɡ Qī别名土牛党参、黄经树、蔷薇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毛药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ndechites henryi Oliv.采收和储藏:秋季

  • 蚕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蚕蛹药材名称蚕蛹拼音Cán Yǒnɡ别名茧蛹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.;柞蚕Antheraea pernyi,以蛹入药。生境分部养蚕地区。化学

  • 水马齿苋

    药材名称水马齿苋拼音Shuǐ Mǎ Chǐ Xiàn别名碌耳草、水泉来源药材基源:为千屈菜科植物节节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tala indica(Willd)Koehne[Peplis i

  • 野藿香

    药材名称野藿香拼音Yě Huò Xiānɡ别名牙皮弯(傣名)。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草本,高1~1.5米,全株有香气。茎四方形,被短柔

  • 马蓼

    药材名称马蓼拼音Mǎ Liǎo别名大蓼、墨记草、春蓼出处本品始载于《本经》中品"蓼实"条下,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"马蓼,生下湿地。茎斑,叶大有黑点。亦有两三种......"《蜀本草》:"《图经》云:蓼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