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棉花藤

棉花藤

药材名称棉花藤

拼音Mián Huā Ténɡ

别名木通木通、川本通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钝齿女萎的藤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apiifolia DC.var obtusidentata Rehd.et Wils.[C.obtusidentata(Rehd.et Wils. Hj.Eichler)]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集,刮去外皮,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钝齿女萎,藤本,茎长3-4m。新枝被杖贴短柔毛。三出复叶;叶柄长5-10cm,被短柔毛;中央小叶片宽卵形,长5-10cm,宽4.5-8.5cm,常不明显3裂,先端渐尖,基部多截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少数钝牙齿较少,表面疏生伏贴短柔毛,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。圆锥花序有多数花,腋生,比叶为短,花序梗均被伏短柔毛;萼片4,白色,开展,倒卵形,长7-9mm,两面被短柔毛;雄蕊多数,花丝比花药长5倍,无毛;心皮多数,被毛。瘦果纺锤形或狭卵形,干后黑色,宿存花柱长约2cm,被白色羽状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400-2300m的山坡灌丛中或阳坡沟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,茎藤呈细长圆柱形,略扭曲,直径1-4mm;表面黄绿或绿褐色,有纵棱及节,质脆易折断。叶对生,为三出复叶,具长柄;小叶片黄绿色或灰绿色,密被柔毛,边缘有疏锯齿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性味味苦;性凉;小毒

归经肝;膀胱经

功能主治消食止痢;利尿消肿;通经下乳。主食滞腹胀;泄泻痢疾;湿热淋证;水肿;妇女闭经及乳汁不通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棕皮头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棕皮头药材名称小棕皮头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别名小棕包、高原鸢尾来源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 collettii Hook. f.,以根及根上叶基

  • 岩白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岩白菜药材名称岩白菜拼音Yán Bái Cài别名岩壁菜、石白菜、岩七、红岩七、雪头开花、亮叶子来源为虎耳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

  • 石萝藤

    药材名称石萝藤拼音Shí Luó Ténɡ别名大鸭公藤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牛儿藤的根、茎。全年可采。晒干。原形态牛儿藤,又名:金

  • 白粉藤

    药材名称白粉藤拼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、夜牵牛、白面水鸡、青龙跌打、山葫芦、山鸡蛋、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

  • 海蜇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海蜇皮药材名称海蜇皮拼音Hǎi Zhē Pí别名白皮子(《柑园小识》),白皮纸、秋风子(《纲目拾遗》),姹皮(《医林纂要》),罗皮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

  • 茯苓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茯苓药材名称茯苓拼音Fú Línɡ英文名PORIA别名茯苓个、茯苓皮、茯苓块、赤茯苓、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(Schw.) Wolf

  • 矮脚苦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矮脚苦蒿药材名称矮脚苦蒿拼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、苦艾、劲直假蓬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金龙胆草(《四川中草药通讯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

  • 梳篦叶

    药材名称梳篦叶拼音Shū Bì Yè别名金鸡尾、年年松、大克蕨、山花蕨出处本品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以金鸡尾为名,云:“生建昌山中,一名年年松。丛生,斑茎;叶如箬叶排生,中有金黄粗纹一道,面绿,背淡

  • 虾壳钱

    药材名称虾壳钱拼音Xiā Ké Qián别名红锅盖草、红虾壳草、红壳谷草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台湾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formosana Hayata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

  • 羊山刺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山刺药材名称羊山刺拼音Yánɡ Shān Cì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常绿灌木。小枝粗糙,红褐色,刺极少。单叶互生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