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松花粉

松花粉

《中国药典》:松花粉

药材名称松花粉

拼音Sōnɡ Huā Fěn

英文名POLLEN PINI

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.、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.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。春季花刚开时,采摘花穗,晒干,收集花粉,除去杂质。

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细粉。体轻,易飞扬,手捻有滑润感。气微,味淡。

鉴别取本品,置显微镜下观察:花粉粒椭圆形,长45~55μm,直径29~40μm,表面光滑,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,气囊壁有明显的网状纹理,网眼多角形。

性味甘,温。

归经归肝、脾经。

功能主治燥湿,收敛止血。用于湿疹,黄水疮,皮肤糜烂,脓水淋漓,外伤出血;尿布性皮炎。

用法用量外用适量,撒敷患处。

贮藏置干燥处,防潮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松花粉

药材名称松花粉

拼音Sōnɡ Huā Fěn

别名松花、松黄(《唐本草》)。

出处《唐本草》

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。4~5月开花时,将雄球花摘下,晒干,搓下花粉,除去杂质。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松节"条。

生境分部主产浙扛、江苏、辽宁、吉林、湖北等地。

性状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,用扩大镜观察,呈均匀的小圆粒。体质轻飘,易飞扬,手捻有滑润感,不沉于水。气微香,味有油腻感。以黄色、细腻、无杂质、流动性较强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含油脂及色素等。

炮制筛去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

性味甘,温。

①《本草衍义》:"味淡。"

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
归经本草经解》:"入足厥阴肝经、足太阴脾经。"

功能主治祛风益气,收湿,止血。治头旋眩晕,中虚胃疼,久痢,诸疮湿烂,创伤出血。

①《纲目》:"润心肺,益气,除风,止血。亦可酿酒。"

②《本草汇言》:"疗久痢,解酒毒,清血热。"

③《本经逢原》:"除风湿,治痘疮湿烂。"
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酿酒主养血息风。"

⑤《江苏植药志》:"预防汗疹。外用作创伤止血剂。"

⑥《四川中药志》:"收敛止血。治皮肤湿疹,黄水疮湿烂不结痂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;浸酒或调服。外用:干掺或调敷。

注意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"多食发上焦热病。"

复方①治风眩头旋肿痹,皮肤顽急:松树始抽花心(状如鼠尾者佳,蒸细,切)二升,用绢囊裹,入酒五升,浸五日,空腹饮三合,再服大妙。(《元和纪用经》松花酒)

②治酒毒发作,头痛目眩,或咽喉闭闷,或下利清水,日数十行,形神萎顿:松花一两(焙),陈皮五钱,川黄连五钱,甘草二钱。俱微炒磨为末,与松花和匀。每早晚各服二钱,白汤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③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慢性便秘:松花粉一钱,冲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④治久痢不止,延及数月,缠绵不净:松花每服三钱,食前米汤调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⑤治婴儿湿疹:松花粉一钱,炉甘石粉一钱,鸡卵黄三个。先将鸡卵煮熟,去白取黄,再放金属小锅煎熬,即有卵黄油析出,取油去渣,用此油调松花粉、炉甘石粉涂患部,一至三次(已化脓者无效)。(《健康报》1955年10月28日)

⑥治尿布皮炎:松花粉撒布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⑦外伤出血:松花粉外敷伤口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各家论述本草经解》:"松花,味甘益脾,气温能行,脾为胃行其津液,输于心肺,所以润心肺也。益气者,气温益肝之阳气,味甘益脾之阴气也。风气通肝,气温散肝,所以除风。脾统血,味甘和脾,所以止血也。可酿酒者,清香芳烈,宜于酒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川梨

    药材名称川梨拼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.-Ham.ex D. Don,以果实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性味甘、酸,温。功能主治

  • 细轴荛花

    药材名称细轴荛花拼音Xì Zhóu Ráo Huā别名金腰带[湖南]、垂穗荛花来源瑞香科细轴荛花Wikstroemia nutans Champ.,以花、根、茎皮入药。生

  • 揉白叶

    药材名称揉白叶拼音Róu Bái Yè别名粉桐叶、羊脆骨、睡眠果、狗肋巴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.-Ham. ex D

  • 腊梅

    药材名称腊梅拼音Là Méi别名黄梅花、黄腊梅、腊木、铁筷子来源腊梅科腊梅属植物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(L.)Link [Calycanthus praec

  • 小叶买麻藤

    药材名称小叶买麻藤拼音Xiǎo Yè Mǎi Má Ténɡ别名拦地青、细样买麻藤、狗裸藤、接骨草、竹节藤、脱节藤、大节藤、木花生、古歪藤来源为买麻藤科买麻藤属植物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

  • 黑大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大豆药材名称黑大豆拼音Hēi Dà Dòu别名乌豆(《肘后方》),黑豆(《日华子本草》),冬豆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本草图经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。

  • 白狼毒

    药材名称白狼毒别名狼毒[东北]、狼毒疙瘩、黄皮狼毒、大猫眼草、猫眼根、山红萝卜根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. [E. pallasii Tur

  • 冷地卫矛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冷地卫矛药材名称冷地卫矛别名丝绵木卫矛来源卫矛科冷地卫矛Euonymus frigidus Wall.,以枝入药。生境分部西藏、云南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破血,止痛,杀虫。主治月经

  • 荜澄茄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荜澄茄药材名称荜澄茄拼音Bì Chénɡ Qié英文名FRUCTUS LITSEAE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(Lour.) Pers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

  • 油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油柑根药材名称油柑根拼音Yóu Gān Gēn别名余甘子根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