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松橄榄

松橄榄

药材名称松橄榄

拼音Sōnɡ Gǎn Lǎn

英文名Cryptoporus volvatus

别名树疙瘩、荷色菌、木鱼菌、香木菌、香木兰

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隐孔菌的子实体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yptoporus volvatus (peck)Hubb.[Polyporus volvatus Peck]

原形态子实体无柄或有柄状基部,球形至扁半球形,(1.5-6)cm×(2-5)cm。盖面平滑,有粉褐色至淡红褐色的皮壳,具油漆光泽,无环纹;盖缘钝圆,淡色,向腹面扩展与菌幕相连。菌幕白色至淡粉红色,初期将菌管全部覆盖,孢子成熟时在近基部开一小孔,直径2-4mm。菌肉白色至淡色,软木栓质,厚约2-8mm。菌管单层,长2-5mm;管口圆形至多角形,每1mm间4-5个;管口面初期白色,渐呈淡黄褐色至淡褐氏以。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有喙,光滑,无色,(10-13)μm×(4-6)μm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针叶树树干上,也生于阔叶树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类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1.5-4.5cm,表面光滑,栗色、浅红褐色或粉褐色,边缘与菌幕相连。管口面浅粉灰色,管口圆形,每1mm间3-4个。气微,味淡。

化学成分含松橄榄酸(cryptoporicacid)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、H。还含麦角甾醇(ergosterol),蛋白质结合多糖。

药理作用松橄榄酸E有抗肿瘤作用。在给雌性大鼠肛门灌注甲基亚硝基脲(N-methyl-N-niTCMLIBosourea)2mg,每星期3次后,第3星期起喂饲0.2%的松橄榄E。又给小鼠每星期15次腹腔注射二甲肼(1,2-dimethylhydrazine)10mg/kg,从第1星期起饮食中即包含0.06%松橄榄酸,共1-15星期。大鼠35星期,小鼠25星期,可见小鼠松橄榄酸组肿瘤发生率31%;比对照组75%为少(P<0.05)。大鼠松橄榄酸组肿瘤发生率31%,对照组为63%。结果表明本品对结肠肿瘤有对抗生成的作用。松橄榄可抑制大鼠和小鼠两种不同致癌物的结肠肿瘤造型,从而减少结肠肿瘤的发生。

性味苦;平

功能主治止咳;平喘;解毒。主支气管炎;哮喘;痔疮;牙疼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6-10g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微苦、性干。有止咳、平喘、解毒等功能。用于治气管炎,哮喘,还可用于小儿断奶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背藤

    药材名称银背藤拼音Yín Bèi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银背藤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gyreia obtusifolia Lour.[Convo1vu-lus obtectus

  • 胖血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胖血藤药材名称胖血藤拼音Pànɡ Xuè Ténɡ别名毛血藤、云钩莲、百解药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荞叶细辛(《贵州草药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

  • 黄花獐牙菜

    药材名称黄花獐牙菜拼音Huánɡ Huā Zhānɡ Yá Cài出处始载于《青海高原药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kingii Hook.

  • 福建胡颓子叶

    药材名称福建胡颓子叶拼音Fú Jiàn Hú Tuí Zǐ Yè出处厦门《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》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&q

  • 野芝麻花

    药材名称野芝麻花拼音Yě Zhī Mɑ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mium barbatum Sieb. Et Zucc.采收和储藏:4-6月采收,阴干。原形

  • 慈乌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乌药材名称慈乌拼音Cí Wū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。原形态寒鸦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乌、鸒(《诗经》),鹎鶋(《尔雅》),鸦、楚乌、孝乌(《说文》),元乌(崔

  • 青兰

    药材名称青兰拼音Qīnɡ Lán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青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acocephalum ruyschiana L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节段晒干。原形态青兰,多年生草本

  • 榈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榈木药材名称榈木拼音Lǘ Mù别名花梨木(《琼州府志》),青皮树、青豆风柴、青龙捆地、相思树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鸭公青,三钱三、青竹蛇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

  • 大黄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黄茎药材名称大黄茎拼音Dài Huánɡ Jīnɡ出处《唐本草》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、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的地上茎或嫩苗。性味①《唐本草》:"味酸。

  • 东方乌毛蕨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东方乌毛蕨叶药材名称东方乌毛蕨叶拼音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出处《野生药植图说》来源为乌毛蕨种植物乌毛蕨的嫩叶。原形态乌毛蕨,又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