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心叶荆芥

心叶荆芥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心叶荆芥

药材名称心叶荆芥

拼音Xīn Yè Jīnɡ Jiè

别名荆芥、山藿香、假苏、小荆芥、西藏土荆芥

来源唇形科心叶荆芥Nepeta cataria L.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部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
性味淡,凉。

功能主治散瘀散肿,止血止痛。主治跌打损伤,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,毒蛇咬伤,疔疮疖肿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,水煎服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心叶荆芥

药材名称心叶荆芥

拼音Xīn Yè Jīnɡ Jiè

别名荆芥、假苏、山藿香、小荆芥、西藏土荆芥樟脑草、荆芥、似荆芥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心叶荆芥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peta cataria L.

采收和储藏:7-9月割取地上部分,阴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心叶荆芥,多年生草本,高40-150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基部木质化,被白色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0.7-3cm;叶片卵状或三角状心形,长2.5-7cm,宽2.1-4.7cm,先端钝或锐尖,基部心形或截形,边缘盯粗圆齿,两面被短柔毛。聚伞花序二歧状分枝;小苞片短于花萼筒状,长约6mm,外面被白色短毛,萼齿5,后齿较长,果时花萼增大;花冠白色,下唇有紫点,长约7.5mm,外面被白色柔毛,上唇短,先端浅凹,下唇3裂,中裂片近圆形,边缘具粗牙齿,侧裂片圆裂片状;雄蕊4,后对较长,内藏;子房4裂,无毛,柱头2裂;花盘杯状,4浅裂。小坚果卵形,灰褐色,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宅旁或灌丛中,亦有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
化学成分全草挥发油含多种成分:假荆芥酸(nepetalic acid),假荆芥内酯(nepetalactone),β-丁香烯(β-caryophyllene),假荆芥酐(nepetaic anhydride),9-表假荆芥内酯(9-epinepetalactone),二氢假荆芥内酯(dihydronepetalactone),异二氢假荆芥内酯(isodihydronepetalactone),假荆芥酮酸甲酯(methyl nepetonate),异假荆芥内酯(isonepetalactone),丁香油酚(eugenol),5,9-去氢假荆芥内酯(5,9-dehydronepetalactone),4αS,7S,7αR-假荆芥酰胺(4αS,7S,7αR-2-nepetalactam),4αS,7S,7αR-2-(3R,4R,4αR,7S,7αR-八氢-4,7-二甲基-1-氧代环戊烷[C]吡喃-3-基)假荆芥酰胺[4αS,7S,7αR-2-(3R,4R,4αR,7S,7αR-octahydro-4,7-dimethyl-1-oxocyclopenta[C]pyran-3-yl)nepetalactam]和假荆茶酸甙(nepetariaside)。

叶含咖啡酰丙醇二酸(caffeoyltartronic acid),假荆芥内酯甙(nepetaside),猕猴桃碱(actinidine),1,5,9-表去氧马钱子甙酸(1,5,9-epideoxyloganic acid)。

药理作用含挥发油,可作芳香剂或驱风剂,咀嚼其叶,可治牙痛。

性味味辛;性凉

功能主治疏风清热;活血止血。主外感风热;头痛咽痛;麻疹透发不畅;吐血;衄血;外伤出血;跌打肿痛;疮痈肿痛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梗千里光

    药材名称长梗千里光拼音Chánɡ Gěnɡ Qiān Lǐ Guānɡ英文名Longstalk Groundsel别名野青菜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长梗千里光的花序和全

  • 红娘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娘子药材名称红娘子拼音Hónɡ Niánɡ Zǐ别名红娘、红女、红姑娘、么姑虫、灰花蛾、花大鸡、山鸡腰、红盖虫来源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

  • 茅香

    药材名称茅香拼音Máo Xiānɡ别名香草来源禾本科茅香属植物茅香Hierochloe odorata (L.)Beauv.,以根状茎入药。春秋采收,切段晒干。性味甘,寒。功能主治凉血,止血

  • 构皮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构皮麻药材名称构皮麻拼音Gòu Pí Má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来源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、树汁或根皮。夏、秋采根。原形态小构树,又名:葡蟠、酱叶树、尖

  • 牛肋筋

    药材名称牛肋筋拼音Niú Lèi Jīn别名糯米药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拔腋草,黄花母、地膏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
  • 桑皮汁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桑皮汁药材名称桑皮汁拼音Sānɡ Pí Zhī别名桑汁、桑白汁(《肘后方》),桑木汁(《圣惠方》),桑皮中白汁(《本草图经》)。出处《玉楸药解》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液

  • 异被赤车

    药材名称异被赤车拼音Yì Bèi Chì Chē别名六耳零出处始载于《东北林学院:植物研究室汇刊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异被赤车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llionia heterolob

  • 苦葛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葛根药材名称苦葛根拼音Kǔ Gě Gēn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峨眉葛藤,又名:苦葛。藤本。根粗大。茎长数米,被稀疏黄色长硬毛。三出复叶互生,具

  • 朴树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朴树叶药材名称朴树叶拼音Pò Shù Yè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叶片。功能主治叶汁,治漆疮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:朴树叶药材名

  • 山蓼

    药材名称山蓼拼音Shān Liǎo别名酸浆菜、肾叶山蓼来源蓼科山蓼Oxyria digyna (L.)Hill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西南、西北等地区。性味酸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。主治肝气不舒,肝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