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山杨柳

山杨柳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杨柳

药材名称山杨柳

拼音Shān Yánɡ Liǔ

别名黑杨柳

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柳树皮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小乔木,高3米余。枝圆形,被有白色绒毛,幼枝及叶柄尤为浓密。单叶互生;矩状椭圆形,长21~27毫米,宽9~14毫米,先端钝或微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,两面均被白毛;叶柄短。花单性异株;排成葇荑花序;每一花生于一苞片的腋内;花白色,有毛绒;无花被;雄蕊1~2或更多。蒴果卵形,长约3毫米,熟后2裂,裂瓣反曲。种子3~5枚,棕黑色,密被白色长绵毛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,尤以阳坡为多。

性味苦涩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大疮大毒。

用法用量水煎外洗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山杨柳

药材名称山杨柳

拼音Shān Yánɡ Liǔ

别名黑杨柳

出处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细序柳的树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tetradenia Hand.- Mazz.[S.gue-brianthiana Schneid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剥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直立灌木。枝绿褐色至黑紫色。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5-7cm,宽达2.5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圆形或圆楔形,全缘或有不明显腺齿,上年落叶发红色。花先叶开放或同时开放;花序直立,长达6cm,有花序梗,梗上生2-5小叶;轴有毛;苞片黄褐色;腺体2,雄花的腹腺有时3-4裂;子房卵形,无柄,无毛,花柱短,柱头2浅裂,只有1腹腺。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-3300m的山坡及山谷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苦;涩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痈疮肿毒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水煎洗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麻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麻叶药材名称黄麻叶拼音Huánɡ Má Yè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。夏、秋季采。原形态黄麻(《本草图经》),又名:络麻(《便民图纂》)

  • 左黑果

    药材名称左黑果别名救军粮来源杜鹃花科左黑果Vaccinium fragile Franch. var. mekongense (W. W. Sm.) Sleum.,以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功能主治收

  • 顶头马蓝

    药材名称顶头马蓝拼音Dǐnɡ Tóu Mǎ Lán别名癣药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rphochlamys affinis (Griff.) Bre-mek. [

  • 锯鲨胆

    药材名称锯鲨胆拼音Jù Shā Dǎn来源药材基源: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及其近缘种的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挥,捕杀后,剖腹,取

  • 帘子藤

    药材名称帘子藤拼音Lián Zi Ténɡ别名花拐藤、腰骨藤、长角胶藤来源夹竹桃科帘子藤Pottsia laxiflora (Blume) O. Ktunze,以根、茎、乳汁入药。

  • 南丹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南丹参药材名称南丹参拼音Nán Dān Shēn英文名Bowley Sage Root别名赤参、红根、奔马草、七里麻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

  • 麦麸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麦麸草药材名称麦麸草拼音Mài Fū Cǎo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用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茎直立,疏生短伏毛,常分

  • 清明菜

    药材名称清明菜拼音Qīnɡ Mínɡ Cài别名铜钱花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淡黄香青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phalis flauescens Hand.-Maz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

  • 南岭黄檀

    药材名称南岭黄檀拼音Nán Lǐnɡ Huánɡ Tán英文名Balansa Rosewood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——豆科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南岭黄檀的木材。拉

  • 羊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心药材名称羊心拼音Yánɡ Xīn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心脏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化学成分每100克约含水分80克,蛋白质1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