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喜树皮

喜树皮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喜树皮

药材名称喜树皮

拼音Xǐ Shù Pí

出处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树皮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喜树"条。

功能主治牛皮癣:喜树皮(或树枝)切碎,水煎浓缩,然后加羊毛脂、凡士林,调成10~20%油膏外搽。另取树皮或树枝一至二两,水煎服,每天一剂。亦可取叶加水浓煎后,外洗患处。

注意忌用铁器煎煮、调制。

临床应用详"喜树"条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喜树皮

药材名称喜树皮

拼音Xǐ Shù Pí

英文名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.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树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树皮,切碎晒干。

原形态喜树,落叶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浅灰色。叶互生,纸质,椭圆状卵形成长椭圆形,长10-25cm,宽6-12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或呈微波状,上面深绿色有光泽,下面疏生短柔毛,脉上较密;叶柄长1.5cm左右。花单性同株,绿白色,无梗,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,径4cm,或数花序排成总状,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;雌花球顶生,雄花球腋生。苞片3,两面被短柔毛;萼怀状,萼齿5;花瓣5,淡绿色,外面密被短柔毛;雄花有雄蕊10,2轮,外轮较长;雌花于房下位,花柱2-3裂。瘦果窄矩圆形,长2-2.5cm,顶端有宿存花柱,两边有窄翅,褐色。

性味味苦;性寒;小毒

功能主治活血解毒;祛风止痒。主牛皮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煎汤洗或水煎浓缩调涂。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注意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“忌用铁器煎煮、调制。”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槿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槿子药材名称木槿子拼音Mù Jǐn Zǐ别名朝天子(《饮片新参》),川槿子(《药材学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实。9~10月,果实现黄绿色时摘下晒干。生境分

  • 尖顶羊肚菜

    药材名称尖顶羊肚菜别名圆锥羊肚菌、尖顶羊肚菌、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 conica Pers.,以子实体入药。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,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

  • 榕树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榕树果药材名称榕树果拼音Rónɡ Shù Guǒ出处《泉州本草》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果实。功能主治治臁疮:榕树果实自坠入水中者,取捣烂敷患处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

  • 香橼露

    药材名称香橼露拼音Xiānɡ Yuán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果实之蒸馏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"香橼"条。性味淡。功能主治消痰逐滞,与

  • 柯树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柯树皮药材名称柯树皮拼音Kē Shù Pí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柯树树皮的韧皮部。原形态柯树,又名:木奴树(《临海异物志》),石栎、青锡,栲树、稠树。常绿

  • 毛大丁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大丁草根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别名白头翁(《滇南本草》),白花白头翁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兔耳风根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  • 破叶莲

    药材名称破叶莲拼音Pò Yè Lián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赣皖乌头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finetianum Hand.Mazz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残茎及须根,

  • 厚皮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厚皮树药材名称厚皮树拼音Hòu Pí Shù别名胶皮麻、十八拉文公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。出处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厚皮树的树皮。原

  • 孝扇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孝扇草根药材名称孝扇草根拼音Xiào Shàn Cǎo Gēn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肾叶天剑的根。原形态肾叶天剑,又名:滨旋花、孝扇草、沙马藤:多年生

  • 驴耳风毛菊

    药材名称驴耳风毛菊拼音Lǘ ěr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-grass of Meadow Saussurea别名狗舌头、驴耳朵、风毛菊出处始载于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