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华南鳞盖蕨

华南鳞盖蕨

药材名称华南鳞盖蕨

拼音Huá Nán Lín Gài Jué

英文名Hance's Microlepia

别名凤尾千金草、青蕨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碗蕨科植物华南鳞盖蕨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lepia hancei Prantl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去杂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陆生中型蕨类,植株高达1m。根茎灰棕色,横走,密生灰棕色透明节状长茸毛。叶疏生;叶柄长30-40cm,棕禾秆色或棕黄色;叶片草质,有灰色细毛,卵状长圆形,长50-60cm,中部宽25-30cm,三回羽状深裂;羽片10-16对,互生,相距8-10cm,柄短,有狭翅;羽片长三角形,中部的较大,长13-20cm,宽5-8cm,二回羽状深裂;一回羽片5-7对,基部上侧的长圆形,长约7mm,宽4-5mm,下侧的近卵形,长约5mm,宽约3mm,向上渐短,基部下延,再向上即汇合成羽状深裂的短尖头,有钝锯齿;侧脉纤细,羽状分枝,沿叶脉疏生刚毛,叶轴、羽轴均略有灰色细毛。孢子囊群小,圆形,生于小裂片基部上侧近缺刻处;囊群盖膜质,近肾形,灰棕色,稍有毛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溪边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,表面密生有节的长茸毛。叶柄长30-40cm,棕黄色,其上密生有节的长茸毛;叶片卵状矩圆形,长50-60cm,宽25-30cm,三至四回羽裂,草质,绿色或黄绿色,两面沿叶脉有刚毛;叶轴及各羽轴略有灰色细毛,小羽片三角状披针形,末回小裂片近斜方形,圆钝头,边缘浅裂或粗齿状;孢子囊群位于裂片基部上侧的近缺刻处,囊群盖近肾形,稍有毛。气微,味微苦。

化学成分含蕨素 A、 F、 K、 V。

性味微苦;寒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清热;利湿。主黄疸型肝炎;流行性感冒;风湿骨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微苦、性寒。有祛湿热的功能。用于流感及黄疸型肝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柞木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柞木根药材名称柞木根拼音Zhà Mù Gēn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,秋后挖取根部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柞木皮"条。性味

  • 水晶兰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晶兰药材名称水晶兰拼音Shuǐ Jīnɡ Lán别名梦兰花、水兰草、银锁匙[浙江]来源鹿蹄草科水晶兰属植物水晶兰Monotropa uniflora L.,以全草入药。

  • 节节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节节茶药材名称节节茶别名石风节、九节风来源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鱼子兰Chloranthus officinalis Blume,以全株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。性味辛、微苦,温。功

  • 剑花

    药材名称剑花拼音Jiàn Huā别名量天尺花、霸王花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昙花(《广州植物志》),七星剑花、龙骨花(《广东中药》Ⅱ),霸王鞭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广东中药》来源

  • 四棱杆

    药材名称四棱杆拼音Sì Lénɡ Gǎn别名香茶菜、山苏子、猛一撒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japonica(Burm.f.)Hara[Plect

  • 鲫鱼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鲫鱼子药材名称鲫鱼子拼音Jì Yú Zǐ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卵子。功能主治①《食疗本草》:"调中,补肝气。"②《本草从新》:&q

  • 海蜇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海蜇皮药材名称海蜇皮拼音Hǎi Zhē Pí别名白皮子(《柑园小识》),白皮纸、秋风子(《纲目拾遗》),姹皮(《医林纂要》),罗皮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

  • 水禾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禾麻药材名称水禾麻拼音Shuǐ Hé Má别名山麻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),大水麻、水苏麻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苎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根

  • 见血住

    药材名称见血住别名黄开口、老虎脚迹草[湖北]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见血住Lysimachia klattiana Hance,以全草入药。5~8月采集,鲜用或晒干用。性味微酸,涩,凉。功能主治降血压

  • 黄花鼠尾草

    药材名称黄花鼠尾草拼音Huánɡ Huā Shǔ Wěi Cǎo英文名Yellowflower Sage别名大紫丹参、丹参、黄花丹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黄花鼠尾草的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