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凫肉

凫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凫肉

药材名称凫肉

拼音Fú Ròu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

原形态绿头鸭,又名:凫(《诗经》),鸫8、沈凫(《尔雅》),松凫(《南越志》),野鸭、野鹜、晨凫(《纲目》),大红腿鸭、凫鸭、大麻鸭、水鸭。

体长约60厘米,嘴呈黄绿色,嘴甲黑色。虹膜红褐色。雄鸟头和颈辉绿色,颈下有一白环。上背和肩暗灰褐色,密杂以黑褐色纤细横斑,并镶着棕黄色羽缘;下背转为黑褐,羽缘较浅。腰和尾上覆羽黑色,并着金属绿光辉。两翅大都灰褐色;翼镜蓝紫色,其前后缘均为绒黑色,更外缀以白色狭边,三色相衬极为醒目。尾羽大部分白色,仅中央4枚色黑而上卷。胸栗色,羽缘浅棕;下胸的两侧、肩羽及胁大多灰白;腹淡灰;尾下覆羽绒黑色。雌鸟尾羽不卷,体黄褐色,并杂有暗褐色斑点。脚橙黄色,趾间有蹼,爪黑色。

生境分部栖息河湖芦苇丛中。主食植物,兼吃贝类、蠕虫及甲壳类等。在我国北方繁殖,在长江流域或更南地区越冬。

性味甘,凉。

①孟诜:"寒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
③《饮膳正要》:"味甘,微寒,无毒。"

归经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胃、肺、肾。"

功能主治补中益气,消食和胃,利水,解毒。治病后虚羸,食欲不振,水气浮肿,热毒疮疖。

①孟诜:"主补中益气,消食,消虫,平胃气,调中。又身上诸小热疮,多年不可者,但多食之。"
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补虚助力,和胃气,消食,治热毒风及恶疮疖,杀腹藏一切虫,大补益病人。又治水气浮肿,和五味作粥啖之。"
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利水,导热毒,去风气疮肿。"

④《医林纂要》:"补心养阴,行水去热。清补心肺。"

⑤《本草求原》:"益肺胃阴气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。

注意《日华子本草》:"不可与木耳、胡桃、豉同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凫肉

药材名称凫肉

拼音Fú Ròu

英文名mallard

别名绿头鸭、鸍、沈凫、松凫、野鸭、野骛、晨凫、大红腿鸭、凫鸭、大麻鸭、水鸭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》:凫,东南江海湖泊中皆有之,肥而耐寒。或云,食用绿头者为上,尾尖者次之。海中一种冠凫,头上有冠。并宜冬月取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.

采收和储藏:宜冬季捕捉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
原形态绿头鸭,体长约60cm。体重1000g左右。雄鸟头和颈辉绿色,颈下有一白环。上背和肩暗灰褐色,密杂以黑褐色纤细横斑,并镶着棕黄色羽缘;下背转为黑褐,羽缘较浅。腰和尾上覆羽黑色,并着金属绿光辉。两翅在都灰褐色;翼镜蓝紫色,其前后缘均为绒黑色,更外缀以白色狭边,三色相衬极为醒目。尾羽大部分白色,仅中央4枚色黑而上卷。胸栗色,羽缘浅棕;下胸的两侧、肩羽及胁大多灰白;腹淡灰,尾下覆羽绒黑色。雌鸟尾羽不卷,体黄褐色,并杂有暗褐色斑点。虹膜红褐色;嘴呈黄绿郄,嘴甲黑色;脚橙黄色,趾间有蹼,爪黑色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栖息于河湖芦苇丛中性较机警,常结小群飞行。习于夜间觅食,主要以植物为主,兼吃贝类、蠕虫及甲壳类等。初春繁殖,每窝产卵8-14枚,卵灰绿或黄棕。

资源分布:在我国北方繁殖,在长江流域或更南地区越冬。

性味味甘;性凉

归经脾;胃经

功能主治补中益气;和胃消食;利水;解毒。主病后体弱;食欲不振;虚赢乏力;脾虚水肿;脱肛;久疟;热毒疮疖

用法用量内服:适量,煮食。

注意《日华子》:“不可与木耳、胡桃、豉同食。”

各家论述1.盂诜:主补中益气,消食,消虫,平胃气,调中。又身上诸小热疮,多年不可者,但多食之。
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虚助力,和胃气,消食,治热毒风及恶疮疖,杀腹藏一切虫,大补益病人。又治水气浮肿,和五味作粥啖之。

3.《日用本草》:利水,导热毒,去风气疮肿。

4.《医林纂要》:补心养阴,行水去热。清补心肺。

5.《本草求原》:益肺胃阴气。

6.《本经逢原》:凫,味极甘美,病人食之,全胜家鸭,以其肥而不脂,美而易化,故滞下泄泻,咳逆上气,虚劳失血,及产后病后,无不宜之。虽有安中利水之功,而方书曾未之及。孟诜除十二种虫等治,未能深信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线叶蚤缀根

    药材名称线叶蚤缀根拼音Xiàn Yè Zǎo Zhuì Gēn别名银柴胡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毛叶老牛筋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enaria capillaris Poir.采收和储藏:7-

  • 甘菊

    药材名称甘菊拼音Gān Jú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小甘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crinia discoidea (Ledeb.) Poljak.[Pyrethrum discoideum

  • 毛毡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毡草药材名称毛毡草别名臭草、臭毛毡草来源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(D. Don) DC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性味

  • 木姜子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姜子茎药材名称木姜子茎拼音Mù Jiānɡ Zǐ Jīnɡ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茎枝。随时可采。性味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&q

  • 山莴苣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莴苣药材名称山莴苣拼音Shān Wō Jù别名苦菜、苦马地丁、鸭子食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.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夏秋开花时采全草,秋后至

  • 刺天茄

    药材名称刺天茄拼音Cì Tiān Qié别名苦颠茄、苦天茄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约1米。茎直立

  • 蒸饼

    药材名称蒸饼拼音Zhēnɡ Bǐnɡ别名馒头饼(《肘后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小麦面和以酵糟的加工制成品。性味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归经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太阴、

  • 樟树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樟树皮药材名称樟树皮拼音Zhānɡ Shù Pí别名香樟树皮(《玉局方》),樟皮(《纲目拾遗》),樟木皮(《生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,

  • 母丁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母丁香药材名称母丁香拼音Mǔ Dīnɡ Xiānɡ别名鸡舌香(《抱朴子》),亭炅独生(《酉阳杂俎)),雌丁香(《本草蒙筌》)。出处《雷公炮炙论》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。果实将成熟

  • 三叉苦

    药材名称三叉苦拼音Sān Chā Kǔ别名三桠苦、小黄散、鸡骨树、三丫苦、三枝枪、三叉虎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(Spreng.)Merr.,以根及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根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