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九子不离母

九子不离母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九子不离母

药材名称九子不离母

别名黄姜、叉蕊薯蓣

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. f.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冬采集,切片晒干。

性味苦、微辛,平。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止痒,止痛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,过敏性皮炎,坐骨神经痛,跌打损伤。

用法用量0.5~1两。水煎服;或泡酒1斤,每次10~15毫升,日服2次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九子不离母

药材名称九子不离母

拼音Jiǔ Zǐ Bù Lí Mǔ

别名兴元府萆薢、黄山药蛇头草萆薢、白山药、次黄山药、黄姑里、饭沙子、川萆薢

出处参见"萆薢"条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叉蕊薯蓣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corea collettii Hook.f.
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或捣碎鲜用。

原形态又蕊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。根茎横生,竹节状,长短不一,直径约2cm,表面着生细长弯曲的须根,断面黄色。茎圆柱形,左旋,无毛或有时密被短毛。单叶互生;叶片三角状心形或卵状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、宽心形或有时近截形,边缘波状或近全缘,干后黑色,有时背面灰褐色有白色刺毛,沿叶脉较密。雄花序单生或2-3个簇生于叶腋;雄花无梗,在花序基部由2-3朵簇生,至顶部常单生;苞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小苞片卵形,顶端有时2浅裂;花被碟形,先端6裂,裂片新鲜时黄色,干后黑色,有时少数不变黑;雄蕊3枚,着生于花被管上,花丝较短。花药卵圆形,花开放后药隔变宽,常为花药的l-2倍,呈短叉状,退化雄蕊有时只存有花丝,与3个发育雄蕊互生。雌花序穗状;雌花的退化雄蕊呈花丝状;子房长圆柱形,柱头3裂。蒴果三棱形,先端稍宽,基部稍狭,表面深褐色,成熟后反曲下垂;种子2颗,着生于中轴中部,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翅。花期5-8月,果期货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常生于海拔1500-3200m的河谷、山坡和沟谷的次生栎树林和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化学成分块茎含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,雅姆皂甙元(yamogenin)。根茎含甾类化合物,除①薯蓣皂甙元和②雅姆皂甙元外,还有:③△,-脱氧替告皂甙元(△-deoxytigogenin),④△-脱氧新替告皂甙元(△-deoxyneoti-gogenin),⑤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(diosgenin palmitate),⑥雅姆皂甙元棕榈酸酯( yamogenin palmitate),⑦异娜草皂甙元(isonarthogenin),⑧雅姆皂甙元-3-O-β-D-葡萄糖甙(yarnogenin-3-O-β-D-glucoside),⑨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⑩异菝葜皂甙元酮(smil agenone),11菝葜皂甙元酮(sarsapogenone),12表异菝葜皂甙元(epi-smilagenin),13表菝葜皂甙元(epi-sarsapogenin),14雅姆皂甙元3-O-[α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4)β-D-吡喃葡萄糖甙]

性味苦;微辛;微寒

功能主治祛风利湿;通络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拘挛麻木;胃气痛;湿热黄疸;白浊;淋痛;白带;跌打伤痛;湿疮肿毒;风疹;湿疹;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浸酒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吊兰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吊兰药材名称石吊兰拼音Shí Diào Lán别名石豇豆、岩泽兰、赶山艽、石三七[江西]来源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

  • 药材名称栗拼音Lì别名板栗、毛栗壳、栗子树、大栗来源壳斗科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[C. bungeana Blume],以果实、花序、壳斗、树皮、根皮、叶入药。

  • 凤仙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凤仙根药材名称凤仙根拼音Fènɡ Xiān Gēn出处《纲目》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根。性味①《纲目》:"苦甘辛,有小毒。"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

  • 黑香柴

    药材名称黑香柴拼音Hēi Xiānɡ Chái来源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千里香杜鹃的枝叶及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

  • 蒺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蒺藜药材名称蒺藜拼音Jí Lí英文名FRUCTUS TRIBULI别名刺蒺藜、白蒺藜、硬蒺藜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. 的干

  • 石南叶

    药材名称石南叶拼音Shí Nán Yè别名风药(《纲目》),石楠叶(《本草从新》),栾茶(《纲目抬遗》),红树叶、石岩树叶(《中药材手册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

  • 重叶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重叶莲药材名称重叶莲拼音Zhònɡ Yè Lián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太白美花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阴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全体无毛。根茎暗褐

  • 冬葵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冬葵叶药材名称冬葵叶拼音Dōnɡ Kuí Yè别名冬葵苗叶(《本草图经》),芪菜巴巴叶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冬苋菜(《重庆草药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

  • 野菊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菊药材名称野菊拼音Yě Jú别名苦薏(陶弘景),野山菊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路边菊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黄菊仔(《中国药植志》),野黄菊(《江苏植药志》),鬼仔菊(《广西中药

  • 山椒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椒草药材名称山椒草拼音Shān Jiāo Cǎo别名塌地草、卜罗草来源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 minima Makino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。功能主治舒筋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