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中间骨牌蕨

中间骨牌蕨

药材名称中间骨牌蕨

拼音Zhōnɡ Jiān Gǔ Pái Jué

别名石瓜米、仙人指壳、金星蕨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中间骨牌蕨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dogrammitis intermedia Ching

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植株高3-7cm。根茎纤细,长而横生,疏被棕色、基部阔卵形、向上急缩成钻形的鳞片,有粗筛孔,边缘有粗牙齿。叶二型;有明显的短柄;营养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3-8cm,中部宽1.2-1.5cm,向上渐狭,钝头,向下楔形并下延,全缘;孢子叶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与营养叶等长或过之,宽不到8mm,全缘;中脉明显,两面隆起,两侧各有3行网眼,不显着;叶下面疏生鳞片。孢子囊群大,近圆形,中脉两侧各有1行,成熟时几满布于叶背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200m的山坡林下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甘;苦;平

归经脾经

功能主治健脾益气。主脾虚食积;消化不良;小儿疳积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苦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草药材名称苦草拼音Kǔ Cǎo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。原形态沉水、无茎草本,有匍枝。叶线形,绿色,薄而透明;长短因水的深浅而定,长的达2米,短的不及15厘米,宽约8毫

  • 朱砂七

    药材名称朱砂七拼音Zhū Shā Qī别名黄药子、荞馒头、朱砂莲[西北]、红药子[北京]、雄黄连[湖北、湖南]、猴血七、血三七[陕西]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

  • 钩藤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钩藤根药材名称钩藤根拼音Gōu Ténɡ Gēn出处《闽东本草》来源为茜草种植物钩藤的根。性味《闽东本草):"味苦涩,寒。"归经《闽东本草》:"

  • 山道年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道年蒿药材名称山道年蒿拼音Shān Dào Nián Hāo别名蛔蒿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图鉴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花序和叶。一般在8~9月花蕾

  • 大白顶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白顶草药材名称大白顶草拼音Dà Bái Dǐnɡ Cǎo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茎具纵条纹。

  • 猩猩木

    药材名称猩猩木别名一品红、叶象花、叶上花来源大戟科猩猩木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.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各地栽培。性味苦、涩,凉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调经止血,接骨消肿。主治

  • 蝎子草

    药材名称蝎子草拼音Xiē Zi Cǎo别名红藿毛草、火麻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蝎子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irardinia suborbiculata C.J.Chen[G.cuspi

  • 癣草

    药材名称癣草别名珠子草、水茎、豌豆仁草来源大戟科癣草Euphorbia peplus 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。性味苦,寒。有毒。功能主治杀虫,解毒。主治癣疮。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。摘录《全国

  • 红毛野海棠

    药材名称红毛野海棠拼音Hónɡ Máo Yě Hǎi Tánɡ别名山红活麻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红毛野海棠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edia tuberculata (Guill.) Di

  • 金花茶叶

    药材名称金花茶叶拼音Jīn Huā Ch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金花茶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lia chrysantha(Hu)Tuyama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嫩叶,鲜用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