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骨槽风

骨槽风
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。又名穿腮毒穿腮发。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。或病久脾阳虚衰,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。初起于耳前,并连及腮颊,痛引筋骨,隐隐于皮肤之内,略有小核,渐大如胡桃,或腐溃,溃后难愈合,脓液臭秽或脓液清稀,或牙根龈肉浮肿,色紫黑或有出血,久则腐烂而臭,牙关开合不利,身发寒热,甚或骨槽腐溃,齿牙脱落,久之内有腐骨排出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,连及腮项,痛隐筋骨;久则渐渐漫肿,寒热如疟,牙关紧闭,不能进食。此得于郁怒伤肝,致筋骨紧急;思虑伤脾,致肌肉腐烂;膏粱厚味,致脓多臭秽。初则坚硬难消,久则疮口难合。”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骨槽风火三焦胃,耳前腮颊隐隐疼,腐溃筋骨仍硬痛,牙关拘急夹邪风。”治宜祛风、散火、解毒。可选用升阳散火汤加减。若久不愈,可用附子理中汤阳和汤等托毒外出。或以真君妙贴散敷肿处。本病类今之颌骨骨髓炎。此外,亦有把骨槽风称作牙叉发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扫帚菜子

    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地肤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浊

    溺浊证之一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科》。多由思虑太过,伤及心神所致。症见小便浑浊,或赤或白,精神恍惚,恐怖,健忘,心悸怔忡,心烦少寐,梦遗等。治宜养心安神。用瑞莲丸、加味清心饮、宁志膏、妙香散等方。

  • 跟骨

    骨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足后。

  • 阴病治阳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,治宜扶阳。例如水肿病,唇舌色淡、语言低怯、手足不温、小便不利或清长、大便稀薄、脉沉迟,用实脾饮温阳健脾、行气利水。②疾病

  • 曹公辅

    【介绍】:见曹秉铉条。

  • 阴暑

    病名。①《景岳全书》卷十五:“阴暑者,因暑而受寒者也。凡人之畏暑贪凉,不避寒气,则或于深堂大厦,或于风地树阴,或以乍热乍寒之时,不谨衣被,以致寒邪袭于肌表,而病为发热头痛,无汗恶寒,身形拘急,肢体痠痛

  • 红痿舌

    舌本痿软,不能举动的舌象。为心气伤损之征。若淡红而痿者,为气血不足;若深红而痿者,为气血热盛;若紫红而痿者,为脏腑热极;若绛红而痿者,为阴亏已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当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决定治法。

  • 务中药性

    书名。18卷。另附卷首及卷末各1卷。清·何本立撰。刊于1845年。作者字务中,故取为书名。本书自《本草纲目》中选出药物约560余种,每种均编成七言歌诀,附加注解说明,并标注音释。首卷为脏腑用药式、引经

  • 天魂汤

    《血证论》卷八方。甘草、附子各二钱,桂枝、茯苓、人参各三钱,干姜一钱。水煎服。治吐血阳虚者。

  • 石斛牛膝汤

    《妇科玉尺》卷四方。石斛、牛膝、木瓜、白芍药、酸枣仁、生地黄、枸杞子、茯苓、黄柏、甘草、车前子。水煎服。治产后腿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