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饥伤

饥伤

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因饥饿致伤者。《景岳全书·饮食门》:“凡失饥伤饱,损及脾胃,多令人胸膈痞闷,不能消化……神体困倦,此皆脾气受伤,中虚而然。”饥饿损伤脾胃者,初宜少之子清稀粥,逐次增量,待胃气恢复,饮食渐趋正常。绝不可骤然饱食,以免后果不良。治宜调养脾胃为主,如木香人参丸大健脾丸黄连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破故纸

    出《药性论》。即补骨脂,详该条。

  • 瘨(diān 颠)

    证名。指发狂或晕倒。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热中、消中,不可服高粱、芳草、石药,石药发瘨,芳草发狂。”详癫条。

  • 瘟疫论类编

    温疫著作。5卷。明吴有性原撰,清刘奎评释。刊于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。刘氏以《温疫论》之次序不便观览,乃命其子刘秉锦将此书重予分类,刘奎结合个人经验,对《温疫论》予以增删评释。现存初刻本、《说疫全

  • 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乌珠上有星,独自生也。若连萃而相生相聚者,不是星。盖星不能大,大而变者亦不是。”即银星独见。详该条。

  • 追风棍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丢了棒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洄溪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徐大椿撰。初未刻印,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。案中叙述方药不甚详明,而治法灵活多变,随证而施,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,对读者颇多启发。

  • 眼胞

    见《脉经》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
  • 医效郎

    元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医学提举司,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正八品。

  • 鼠奶痔

    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:“形如鼠奶。”日本丹波元坚《杂病广要》脏腑类:“一者肛肠生肉……或似樱桃,或大如豆,时时出血,又如出脓,名曰鼠奶痔。”本病相当于直肠息肉。

  • 霍乱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霍乱痧,痛而不吐泻者,名干霍乱,毒入血分也,宜放痧。新食宜吐,久食宜消,食积下结宜攻。痛而吐泻者,毒入气分也,宜刮痧;有痧筋则放,宜调其阴阳之气。须知肠胃食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