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额角

额角

推拿穴位名。即左右两侧太阳穴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·穴道图象·穴在头脑者》:“额角:左为太阳,右为太阴。”参见太阳穴、太阴穴。②人体部位名。见头角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脚威灵仙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威灵仙。详该条。

  • 轻粉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四引郭氏方。轻粉一钱半,黄丹、黄柏(蜜炙)、密陀僧、茶叶、乳香各三钱,麝香少许。为末,先用葱熬汤洗净患处,外敷此药。治小儿下注疳疮,蚀臭腐烂,痛不可忍。

  • 小儿痰泻

    病证名,见清·文叔来《慈幼便览》。多由脾虚不振,运化失常,水湿不化,聚而生痰,痰湿下注,并走肠间而成。证见泻无定时,质稠而粘,并有神疲乏力等。治宜健脾化痰,用神术散加茯苓、半夏。

  • 关前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小肠之府为雷廓,又名关前廓。”详雷廓条。

  • 目闭不开

    病症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为胞睑受邪的证候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,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,热则筋纵目不开,助阳和血汤;然又有湿热所遏者,则目胞微肿,升阳除湿防风汤;真阳不能上升者,

  • 内经难字音义

    见世补斋医书条。

  • 脉之大会

    指寸口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总会聚之处,出《难经·一难》。寸口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,而肺朝百脉,十二经脉及其所络属的五脏六腑之气“皆出于胃,变见于气口”(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),故称其为脉之大会。

  • 内实证

    证名。里实证的别称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十三日,过经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鞭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

  • 骨节闪脱

    病名。即脱臼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五:“凡坠堕颠扑,骨节闪脱,不得入臼,遂致蹉跌者,急须以手揣搦,复还枢纽,次用药调养,使骨正筋柔,营卫气血不失常度。”参见脱臼条。

  • 九变刺

    即九刺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