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黄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中藏经·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》。详腹痛条。
肾与膀胱相表里,感邪亦可相互传移,致病邪壅盛于膀胱与肾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尺中神门以后,脉阴阳俱实者,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。病苦脊强反折,戴眼,气上抢心,脊痛不能自反侧,名曰肾膀胱俱实也。”又:“右
证名。指眼部畏惧风寒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风入系头,则为目风眼寒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妊娠耳鸣。详该条。
见针经指南条。
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翅茎香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串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淇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胃虚热。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发热而不欲饮水者,胃气虚热也。用白术散。”若见于热病后期,兼有口干、舌燥者,宜养胃生津,用竹叶石膏汤加减。②“吐泻昏睡,露睛者,胃虚热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