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虚喉风

阴虚喉风
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。多由肺胃阴虚咽喉失养所致。症见咽喉干燥,声音嘶哑,干咳无痰,咽喉或两颊生苔癣若虾皮,心烦口渴等。治宜甘寒生津,滋养肺胃。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等加减。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,灼于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干无津,唇红颧赤,咽喉或两颊生斑癣若虾皮,声音嘶哑,腰膝酸软,潮热盗汗。治宜滋养肝肾之阴。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夜牵牛

    ①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伤寒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独脚乌桕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神府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心痛暴绞急绝欲死,灸神府百壮,在鸠尾正心,有忌。”即位于胸骨剑突之中心处。主治心痛。艾炷灸3~5壮。

  • 益气生津

    补法之一。补气与养阴生津并用的治法。气津两虚,表现为汗出过多、肢体怠倦、气短懒言、口干作渴、舌质红干、脉虚或细,用生脉散之属,以益气敛汗,养阴生津。

  • 窍泄

    即泄泻。窍指“后窍”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之复,则湿变乃举……甚则入肾,窍泻无度。”详泄泻条。

  • 郭子和

    【介绍】:见郭雍条。

  • 里证出表

    指病邪从里透达于肌表。主要表现为先有内热烦躁、咳逆胸闷等里证,继而发热汗出,皮肤痧疹逐渐透露,烦躁减轻,显示病邪由里出表的趋势,多属病情好转的征象。

  • 人参补肺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方。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当归各一钱,山茱萸、山药各二钱,麦门冬七分,炙甘草、五味子各五分,熟地黄一钱半,牡丹皮八分。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治肺痈咳喘短气,或肾水不足,虚

  • 阴痿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又称阳痿。详该条。

  • 葭花

    出《尔雅》。为芦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海马蔺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海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