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骨法。适用于肩、髋关节脱臼的整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又名足蹬法。以左肩关节脱位为例:令患者仰卧,医者面对患者坐于伤侧,将左足跟置于患侧腋窝内,双手握左腕,配合足牮对抗拔伸,使其复位。
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。属肝经,起于目下,始如瘤瘢,其色青,硬如石,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,多恐悸,睡不安宁,或生筋骨之间,久则危,可用紫花草敷疮上。余参疔疮条。
出《四声本草》。又名华荠苧、痱子草。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.的全草。分布华东、中南及贵州等地。辛,微温。祛暑,解表,行气,化湿,①治夏月感冒,中暑呕吐、泄泻,胃痛
即重腭。详该条。
八会之一。《难经·四十五难》:“骨会大杼。”大杼属膀胱经,膀胱与胃相表里,肾主骨;且该穴位于第一胸椎两旁,是肩部负重着力之处,而支撑重量则有赖于骨,故曰骨会。凡骨病皆可酌情取用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押手法之一,又称撑开押手法。是将左手拇、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,然后分开两指,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。主要使用于皮肤松弛或皱摺处(如腹部)的穴位。
郁证之一。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:“胆郁者,口苦,身微潮热往来,惕惕然如人将捕之。治宜柴胡、竹茹、干姜。”参见郁证条。
属儿头先露的异常分娩之。清·员从云《产科一得》:“临产儿头偏抵阴前也。”参见偏产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28。出《脉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膀胱之背俞穴。位于骶部,平第二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。当骼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凹陷中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一、二骶神经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