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

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

金匮要略》卷中: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

药方名称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

别名己椒苈黄丸(《金匮要略》卷中)、椒目丸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八)。

处方防己椒目葶苈(熬)大黄各14克

制法上四味药,为末,蜜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攻逐水饮。主治水饮停积,走于肠道,漉漉有声,腹满便秘,口舌干燥,脉沉弦。现用于肝硬变腹水、肺原性心脏病、水肿及肾炎水肿属于实证者。

用法用量空腹时服1丸,日三服,渐稍增。口中有津液。

渴者,加芒消7克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中

《金匮》卷中: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

药方名称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

处方防己1两,椒目1两,葶苈1两(熬),大黄1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肠间有水气,腹满,口舌干燥。

用法用量防己椒苈丸”、“防椒苈黄丸”。本方改为汤剂,名“防椒苈黄汤”(见《证治宝鉴》)、“防己椒苈汤”(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

渴者,加芒消半两。

各家论述1.《退思集类方歌注》:肺与大肠为表里,肠间水气不行于下,以致肺气胶郁于上而燥热之甚。用防己疗水气,椒目治腹满,葶苈泻气闭,大黄泻血闭,急决大肠之水以救肺金之膹郁,不治上而治下,故用丸剂也。

2.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此方以防己椒目导饮于前,大黄葶苈饮于后,前后分消,则腹满减而水饮行,脾气转而津液生矣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萝卜子散

    《圣惠》卷八十三:萝卜子散药方名称萝卜子散处方萝卜子1分,皂荚子10枚(煨熟,去皮),麻黄1分(去根节),甘草1分(炙微赤,锉)。制法上为粗散。功能主治小儿咳逆,上气喘促。用法用量每服1钱,以水1小盏

  • 点眼艾熏散

    药方名称点眼艾熏散处方蕤仁1分(汤浸,去赤皮),腻粉半钱,黄牛酥1分,熟艾如鸡子大。制法上药前3味于乳钵内为细末,稀稠得所,令药着在乳钵底,然后取艾烧令烟出,却将乳钵合烟上熏之,候艾烟出尽,以槐木槌细

  • 大达生散

    药方名称大达生散处方紫苏1钱,人参1钱,陈皮1钱,当归1钱,大腹皮1钱,白芍药1钱,川芎1钱,甘草(炙)5分。功能主治难产气弱者;及分娩之际,惊恐连日不下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加生姜5片,葱白2茎,

  • 安痘汤

    药方名称安痘汤处方玄参5钱,当归3钱,连翘1钱,白芍2钱,丹皮2钱,荆芥2钱,甘菊花2钱,升麻5分,天花粉1钱。功能主治散风热。主痘症发全,痘毒全无,收痂大愈之后,放心纵欲,饮食过伤,又兼风热,而致数

  • 渫白丸

    药方名称渫白丸处方附子1枚(6钱重者,生,去皮脐),生硫黄(别研)1两,天南星(生)1两,半夏(生)1两,盆消半两,元精石半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入细面3两,水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膈脘痰涎不利,头

  • 长松酒

    药方名称长松酒处方长松(酒中之圣药,产太行西北诸山,似独活而香)1两5钱,黄耆(制)7钱,熟地黄(酒浸)8钱,生地黄(酒浸)7钱,苍术(米泔浸去粗皮)3钱,陈皮(去白)7钱,枳壳(去瓤)4钱,当归身5

  • 加减清热除湿膏

    药方名称加减清热除湿膏处方连翘18克 胆草12克 焦三仙30克 赤茯苓18克防风15克 桑皮12克(生)赤小豆15克菊花15克茵陈18克 条芩12克僵蚕12克(炒)甘草6克(生)制法上药以水煎透,去滓

  • 黄耆建中汤

    《金匮要略》卷上:黄耆建中汤药方名称黄耆建中汤别名黄耆汤(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七引《古今录验》)。处方黄耆4.5克桂枝9克(去皮)甘草6克(炙)大枣12枚 芍药18克生姜9克 胶饴30克功能主治温中补气,

  • 三品锭子

    药方名称三品锭子处方上品:白明矾60克 白砒31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黄9克中品:白明矾60克 白砒45克乳香没药各9克牛黄6克下品:白明矾60克 白砒45克乳香7.5克没药7.5克牛黄1克制法先将

  • 扶元活血汤

    药方名称扶元活血汤处方人参、黄耆、白芍、茯苓、红花、元支、白术、白芷、虫蜕、牛子、慈菇、川甲。功能主治痘疮毒盛血热,而血不能化毒,发为紫黑泡。摘录《种痘新书》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