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钩虫病

钩虫病

病证名。又名黄胖病黄胖黄肿、食劳疸黄。由小儿赤脚或坐地,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,进入体中引起。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,以面黄浮肿,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主证。治疗以驱虫为主,配合调理脾胃。驱虫可选用贯众榧子,苦楝根皮,土荆芥槟榔等;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;气血虚弱者,用十全大补丸。并可用《串雅内编》加味绿矾丸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毒病论

    《邵氏医书三种》之一。清·邵登瀛撰。刊于1815年。作者鉴于冬温、春温、温疫、湿温于盛行时常夹杂温毒病证,遂参酌吴又可、喻嘉言二家之说,旁集有关医著编成。邵氏于温毒、疫病证治阐述尤详。书后附列治疗方剂

  • 鬓脚

    亦作鬓角,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。

  • 绿风内障证

    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瞳神气色浊而不清,其色如黄云之笼翠岫,似蓝靛之合藤黄,乃青风变重之证,久则变为黄风。”即绿风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小腹痛

    病证名。即妊娠腹痛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:“妊娠小腹痛者,由胞络宿有冷,而妊娠血不通,冷血相搏,故痛也。”详妊娠腹痛条。

  • 杞子

    见《藏府药式补正》。为枸杞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冲气犯心

   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气逆上冲,正在心端。下之掌握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,皆冲气犯心,心受其害,且汗下则心液泄,故见如是等症也。宜甘李根汤。”参见冲脉病

  • 六经皮部

    见皮部条。

  • 双美丸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。即夜光丸第二方,见夜光丸条。

  • 外感不得卧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外邪之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不得卧之症,诸经皆有,主热者多。”在外感门,有表热、里热、半表半里热,有气分热、血分热,有余热未尽,汗下太过等多种。详见表热不得卧、里热不得卧、半表半里

  • 小藤仲

    见《文山中草药》。为扶芳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